共计 7302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9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httprouter 解读
核心思想
- 与 defaultServeMux 的实现区别在于什么?采取特殊的数据结构作路由。
- defaultServeMux 的实现采用什么样的数据结构?
- httprouter 的实现采用什么样的数据结构?
- router 的架构图是怎样的,与 server.go 有何异同
- 一些 http 相关的细节
- 其他细节
细读源码
- Router 的 paramsPool?sync.Pool 需要看看 done
- 修复重定向是代码大头,得细细解读重定向相关的协议内容 这部分先跳过吧,细节太多了
- http 包的 server.go 里面 req 的 context 里面包含了 params 怎么取消的。done
“server.serve => conn.serve ==>defer cancleCtx/ w.cancelCtx()”
因此,最要紧的就是看 tree.go 里面定义的数据结构。曹大的图可以帮助理解。
tree
- addRoute 方法为切入口
- 初次阅读有几个不明白的地方,还需要回顾 router.go
- 具体的路由规则要烂熟,由此解读 node 的几个类型
- priority/wildchild/indices 的意思和作用
- test 文件的测试有没有没覆盖到的情况?
node 的结构
type node struct {
path string
indices string
wildChild bool
nType nodeType
priority uint32
children []*node
handle Handle
}
疑难字段名
-path
一截儿 path,绝非全路径,这点可以确定。具体怎么表述?
- indices
// incrementChildPrio
if newPos != pos {n.indices = n.indices[:newPos] +
n.indices[pos:pos+1] +
n.indices[newPos:pos] + n.indices[pos+1:]
}
可见每个 node 为 chidren 指定唯一的一字节字符,和排好序的 chidren slice 一一对应。问题是怎么指定的呢?
- wildchild
是什么?干嘛的?
- priority
干嘛的?
“加”的两个重头方法 addRoute 和 insertChild
解读
- 事实上,在 router.go 中,只用到了 addRoute 为我们的 router 添加路由以及对应的 handle, insertChild 为 addRoute 服务。
- 进一步的事实是,调用 addRoute 的总是根节点 root.
- 我们根据以上事实,参照代码,在脑海中模拟运行。找到点感觉再更细致的分析(其实还有一个不错的方法是参照测试文件看看,找找感觉)。
// router.go Handle
if root == nil {root = new(node)
r.trees[method] = root
// 其他逻辑
]}
// tree.go addRoute
fullpath := path
n.priority ++
//Empty tree
if len(n.path) == 0 && len(n.indices) == 0 {n.insertChild(path, fullpath, handle)
n.nType == root // 常量:root
return
}
- insertChild 的逻辑是怎么样?
- 没有“:”“*”都好说,直接:
//insertChild
n.path = path
n.handle = handle
- 有呢?有点复杂。将情况简单化,如果之前是空树的话(现在要有第一个节点了),我们想想,有“:”“*”有什么说头?
- 问题一:遇到无效的 wildcard 怎么处理?
- 问题二:可能要设置 wildcard 冲突,怎么设置呢?
- 问题一已经被枪毙了
if !valid {panic("only one wildcard per path segment is allowed, has:'" + wildcard + "'in path'" + fullPath + "'")
}
- 另外还赠送了两种枪毙情况,“光杆司令”“鸠占鹊巢(初次插入时不会出现,但是很好理解,即冲突,后会提及此事)”
- 好了,开始好循环了吗?因为 findWildCard 只会找到离根部最近的那个。
- param,这个简单点,先从这儿开始吧。先贴源码。
if wildcard[0] == ':' { // param
if i > 0 {
// Insert prefix before the current wildcard
n.path = path[:i]
path = path[i:]
}
n.wildChild = true
child := &node{
nType: param,
path: wildcard,
}
n.children = []*node{child}
n = child
n.priority++
// If the path doesn't end with the wildcard, then there will be another non-wildcard subpath starting with'/'
if len(wildcard) < len(path) {path = path[len(wildcard):]
child := &node{priority: 1,}
n.children = []*node{child}
n = child
continue
}
// Otherwise we're done. Insert the handle in the new leaf
n.handle = handle
return
}
- 其实很简单。当前节点 n 不是没 children 嘛(有 chidren 的之前已经被枪毙),我 param 给你当吧。别高兴的太早,你得把我爹妈照顾好,于是有了:
if i > 0 {n.path = path[:i]
path = path[i:]
}
-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 path 不是乱传的。path 和 fullpath 和树和当前节点是有一致性的,在 addRoute 里会体现。我们可以猜想一下,n.path 和参数 path 的关系,n.path 应该是参数 path 脱去通配内容之后的前缀 ,否则以上的语句就会无缘无故抹掉 n.path 的某种信息。设想 path 以 ”:” 开头的情况,也可以想通。这一点待验证。
- 我们当前关注的空树插节点不需要考虑这么深入,若“:”前有任何内容,直接给 n 即可,我们集中精力处理以 ”:” 开头的一段。path 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脱”。无论如何,现在的 path 以 ”:” 开头了。
n.wildchild = true
- 出现了,wildchild 意思是,n 的孩子是 wildCard,并不是“野孩子”。当然 wildchild 也必须是独子,否则,会引起冲突,果然有点野。
child := &node{
nType: param,
path: wildcard,
}
n.children = []*node{child}
n = child
n.priority++
- 注意,上面的 wildcard 是不包含 ”/” 的、以“:”开头的一段内容。如愿以偿的,这个野孩子当了 n 的孩子,不仅如此,还篡权了,成了新一代的 n,接手以下的朝政工作。刚创建死后 priority 为 0,现在为 1。如果 wildcard 后面没有内容了,即没有“/”了,完事儿了,到头了:
n.handle = handle
return
- 后面还有内容的话,必须还没完事儿,做好重走循环的准备
if len(wildcard) < len(path) {path = path[len(wildcard):]
child := &node{priority: 1,}
n.children = []*node{child}
n = child
continue
}
- path 又开始“脱”了,path 就像 python(非彼 python)一样一直蜕皮。这下 path 一定是以 ”/” 开头的,这是从 fildWildCard 函数的实现中得出的结论。现在的 n 的类型是之前的 param,形如“:xxx”的不含 ”/”,它创建了一个空孩子,并且这个空孩子当政成了 n,重走循环。看我们之前推测的,n.path 必须是参数 path 的前缀,空串当然是 path 的前缀。
- 接下来是 catchall 情况,感觉应该和 param 雷同,但是又有点不一样。根据 router.go 开头的注释和测试用例,猜想一下:catchall 一定是叶子节点,不以 ”/” 结尾。
if i+len(wildcard) < len(path) {panic("catch-all routes are only allowed at the end of the path in path'" + fullPath + "'")
}
- 果然我们的猜想得到了验证。又赠送了一种枪毙情况。值得看一下。
if len(n.path) > 0 && n.path[len(n.path)-1] == '/' {panic("catch-all conflicts with existing handle for the path segment root in path'" + fullPath + "'")
}
- 也就是如果 n.path 非空,必须以 ”/” 结尾。什么意思?什么 node 不以 ”/” 结尾?比如 param 类型的,比如 catchall 类型的,还比如想通配一个,“/file/prefix_*filepath”统统不合法了。
- 但是 path 本身会不会是“/somesubpath/*cathall”类型的呢?这样接在 param 类型的 node 后面为什么是非法的?猜想:param 类型的 node 不会直接调用 insertChild 方法!(等待验证)
- 这时候又来了下面一句:
i--
if path[i] != '/' {panic("no / before catch-all in path'" + fullPath + "'")}
- 意思和上一条雷同。只不过非法情况来自
- i–? 如果 i == 0 呢?由此可见,path 不会以“*”开头(等待验证)
小结一下:调用插入方法的 node 的 path 会是参数 path 的前缀,是空串最保险了。参数 path 不会以“*”开头,以“:”开头是可能的。node 不会是 param 类型(catch 也不会)。
n.path = path[:i]
// First node: catchAll node with empty path
child := &node{
wildChild: true,
nType: catchAll,
}
n.children = []*node{child}
n.indices = string('/')
n = child
n.priority++
// Second node: node holding the variable
child = &node{path: path[i:],
nType: catchAll,
handle: handle,
priority: 1,
}
n.children = []*node{child}
return
- path 脱了后(还记得我们的前缀论吗),进行了一波骚操作,一连插入两个 catchall 类型的节点。不明白为什么,似乎是作了一个保护,最后一个节点才是真正的通配符。并且这里首次出现了 indices. 更懵圈了。
- 毕竟 insertChild 只是一个辅助方法,使用的情况很多很多限制。
回到 addRoute 吧。
// Find the longest common prefix.
//This also implies that the common prefix contains no ':' or '*'
//since the existing key can't contain those chars.
i := longestCommonPrefix(path, n.path)
再回顾一遍 insertChild 方法:设想向空树插入:“/:name”, “:name”, “/*catchall”, 根结点不会带“:”“*”,要么空串,要么 ”/”。注意插入“*catchall”非法 (index out of range!!!)。可以理解他的注释。
if i < len(n.path) {
child := node{path: n.path[i:],
wildChild: n.wildChild,
nType: static,
indices: n.indices,
children: n.children,
handle: n.handle,
priority: n.priority - 1,
}
n.children = []*node{&child}
// []byte for proper unicode char conversion, see #65
n.indices = string([]byte{n.path[i]})
n.path = path[:i]
n.handle = nil
n.wildChild = false
}
- 好的。i 是 path 和 n.path 的最长公共前缀。最长公共前缀是要被剥离放在祖辈的。因为树生长的方向是向下,而越向下,生成的路径就会越长。这里相当于旧路径和新路径分叉了,自然要把前缀放在祖辈位置。
- 以上代码还有几个值得注意的细节。为什么接管 n.path 后半段的 child 的 priority 要 -1?暂时还不清楚。
-n.indices 的含义。从上可以瞥见一点端倪。记得我们说过,n.indices 和 n.children 一一对应?这里 n.indices 就是这个 child 的开头字母,正如其名,起到的是索引的作用。
- n.wildchild 是 false,因为我们说了,最长前缀不含“:””*”. 有个特殊情况:path 和 n.path 一样都是,:param 别的特殊情况也有,因此这个注释意思不明
- 还需要注意,n 作为原 n.path 的子串,是没有设置 handle 的,你可以之后为这条路径设置。就直接走到该方法的最后:
if n.handle != nil {panic("a handle is already registered for path'" + fullPath + "'")
}
n.handle = handle
- 我们继续往下走。先总览一下全貌。
if i < len(path) {path = path[i:]
// 节点 n 的子节点是通配,杀伤力比较大,先掌权,后清洗
if n.wildchild {
// 1. 掌权
// 2. 清洗,生存者可以进入下一轮。// 思考:// 1. 什么样的能逃过清洗?// 2. 进入下一轮的初始状态是怎样的:虚拟根结点
}
// 现在面临的情况:n 的孩子节点没有 param 或 catchall
// 但是 n 本身可能是
idxc := path[0]
// 1. 一种简单的情况的处理 n 是 param,只有一个孩子
// 那必然是“/”开头的或空串,直接重走循环
// 2. n 的某个孩子和 path 有公共前缀,提升 priority 并重走循环
// 3. 其他情况插入新的子节点,使树增长
// 现在的情形是:n.path 和 path 绝对并没有公共前缀了
// 3.1 等待拼接的全新 path 不以 ":" "*" 打头,需要做一点工作
// 插入空节点,作用不明,保护作用?// 结合 insertChild 的情况,有个情况可以排除:// 如果 idxc 是“:”"*" 打头的,n 必然没孩子
// 如果 n 是 param, path 是普通字母打头的呢?按理来说,这是个不合法现象。这在上面的判断(wildcard 冲突判断中)已经枪毙。// 创建孩子(空串),插入此节点。n.insertChild(path, fullpPath, handle)
}
}
-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节点是 param 类型,path 必然是“:”和参数名,绝不含有“/”,也侧面说明两个 param 类型的节点不可能是父子。
- 如果是 staitc 类型,又没有“/”都是合法的,并且可以在任意位置(中间合法吗?),从上往下拼就可以了。
- continue walk 的情况:
- 公共前缀不为空或 n.path 为空串
- 若 n 为 param(模拟根结点无法做到的),path 一定是“:param”或“:param/”或“/”打头三种情况之一。
- param 子节点若有一定是独生子!!
- param 没孩子的话,要加一个空串“”
源码参考:
if i < len(path) {path = path[i:]
if n.wildchild {n = n.children[0]
n.prority ++
// Check if the wildcard mathes
if len(path) >= len(n.path) && n.path == path[:len(n.path)] &&
n.nType != catchAll &&
(len(n.path) >= len(path) || path[len(n.path)] == "/") {continue walk} else {
pathSeg := path
if n.nType != cathAll {pathSeg = strings.SplitN(pathSeg, "/", 2)[0]
}
prefix := fullPath[:strings.Index(fullPath, pathSeg)] + n.path
panic("'"+ pathSeg +"' in new path '"+ fullPath +"' conflicts with existing wildcard '"+ n.path +"' in existing prefix '"+ prefix +"'")
}
}
idxc := path[0]
if n.nType == param && idxc == "/" && len(n.children) == 1 {n = n.children[0]
n.prority++
continue walk
}
for i, c := range []byte(n.indices) {
if c == idxc {i = n.incrementChildPrio(i)
n = n.children[i]
continue walk
}
}
if idxc != ':' && idxc != '*' {n.indices += string([]byte{idxc})
child := &node{}
n.children = append(n.children, child)
n.incrementChildPrio(len(n.indices) - 1)
n = child
}
n.insertChild(path, fullpPath, handle)
}
“拿”的重要方法:getValue
作用猜想:根据树,匹配手头的 path,把所有参数取出来,放在从 sync.Pool 里拿出临时对象 []Params,不断把解析的 param 加入。catchall 怎么处理?拭目以待!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