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生涯:从Why-I-Left-Facebook扯到蘇東坡卜算子

29次阅读

共计 7484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9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从《Why I Left Facebook》扯到蘇東坡《卜算子》

前段时间,因为要钻研一个 TCP 接收缓冲区大小配置的问题,搜寻到了一编 Blog:A TCP Timeout Investigation。感觉 Blog 主是个现世小众的技术较真之人。于是浏览了他的其它文章,看到一编:Why I Left Facebook。感触良多,故翻译之。

<mark>⚠ 正告:本文无关技术 </mark>

[Why I Left Facebook] 译文

以下援用自:Why I Left Facebook。作为局外人,译者无奈验证原作者的说法的正确性,所以,本译文只供参考。作者当然有肯定的集体感情在外面了。在自认 EQ 高的,精通各种胜利学实践的人眼中,快意恩仇 是个 EQ 低的体现。但谁能否定,社会与技术的很多变动,不是由一次次由 快意恩仇 的人去触发的?如果咱们始终不去直面黑暗面,禁忌黑暗面,那么黑暗面迟早会吞噬所有。

<mark>⚠ 正告:以下只是引文与翻译,内容与译者无间接相关性,请看官不要对号入座,上岗上线。</mark>

一个过期的帖子

我不得不说这篇文章捷足先登。尽管我来到 Facebook 才一个月,但这篇文章的草稿曾经存在了将近 2 年。这些年来,我屡次想过来到。每当我这样做时,我赌咒要写下每一个让我来到的起因,并在我来到之前在外部公布。具备讥刺象征的是,当我真正来到时,我没有留下一个字。事实上,这是我第一次在这个技术博客上议论集体内容的一个重要起因——我不想节约草稿 :-)。

请留神,我依然会应用“Facebook”而不是“Meta”,因为它在草稿中应用过,我懒得更改它。也因为我不喜爱这个新名字,这另一个话题,我不打算开展来说了。

起因不是根本原因

我没有像我赌咒那样发帖,因为间接导致我来到的起因并不是我来到的次要起因(原文:what caused me to leave is not why I left)。这听起来很奇怪。让我解释。促使我找到下一份工作的间接起因是勾销了我最喜爱的我的项目以及接下来的重组。但这不是根本原因。因为 Facebook 的团队转换很简略,所以我很容易找到另一个团队。然而我还是抉择了来到公司而不是换团队。起因如下。

社交软件不适宜我

在我的脑海中,有两种社交媒体:

  • 一种是你与现实生活中意识的人(例如 FacebookInstagram)夸耀你的自高自大生存
  • 另一种是你向陌生人宣战,因为他们喜爱披萨上的菠萝(例如 Twitter

当我在这篇文章中说“社交媒体”时,我指的是前者。

我从未应用过 FacebookInstagram。只有一次,我不得不在入职 Facebook 前一天注册了我的 Facebook 帐户,只是因为公司要求提供。我用过的惟一社交媒体是微信朋友圈。<mark> 当我意识到:我为向 “敌人” 展现最好的本人时,让本人的外在变成一个最蹩脚的本人时,我就进行了应用它。(原文:I stopped using it when I realized that I became the worst of myself when I tried to present the best of myself to“friends”)</mark>。那时,我变得痴迷于喜爱和评论。当我进来的时候,我不能进行思考要公布哪些照片能力取得最多的喜爱。我想留下这样的印象,即事实上的百年不遇的郊游是我的日常生活(原文:I wanted to leave the impression that the de facto once-in-a-blue-moon outing was my daily life.)。

因而,<mark> 我对公司的外围产品也满不在乎(原文:I couldn’t care less about the company’s core products.)</mark>。我专一于技术是因为它自身很酷,而不是为了反对业务。后果,我对本人的工作并不感到骄傲。说句公道话,我曾为已经参加过一个十分酷的我的项目而感到骄傲,但可怜的是它被勾销了 T_T。正是那时,我决定为另一家我理论应用和关怀其产品的公司工作。

社交软件文化

诚实说,当我意识到我退出了一家社交媒体公司的第一天,我狐疑我退出 Facebook 的决定。这听起来真的很愚昧。在我决定退出之前我不应该晓得吗?就像我说的,我不在乎产品。然而,直到在 Facebook 的第一天,我才意识到该公司的产品也可能影响其文化(或者可能是相同的形式?)。当我开始感觉评估别人,就像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媒体互动时,我想到了这个想法,因为咱们被要求在所有时候竖起大拇指(即赞叹)。我称之为“社交媒体文化”。

我下面提到我不喜爱社交媒体,次要是因为社交媒体泡沫中的一切都是那么闪亮和漂亮,不实在的感觉让我感到讨厌。它就像甜味剂 —— 它必定很甜,但尝起来很假。这就是我在 Facebook 最后几个月的感触。每个人都很好,但也太好了(原文:Everyone is nice, but too nice)。

例如,我发现人们高度评价每件事和每个人。在 《老友记》 中,菲比 已经和一个叫 帕克 的人约会过,他始终在赞美所有。当 菲比 埋怨时,他说,“那只是因为我是一个踊跃的人。”而后 菲比 喊道:“不!我是一个踊跃的人。在百忧解(Prozac) 上,你就像圣诞老人一样!在迪士尼乐园!Getting laid!”

当然,帕克 只是一个为了戏剧成果而被夸张的角色,但我感觉在最后的几个月里就像和 帕克 一起工作。例如,当我埋怨某事或某人时,人们会说:“反馈是一种礼物。如果你不喜爱它,你应该给出反馈并帮忙他们改良。”好吧,<mark> 为什么咱们不能抵赖有些人只是混蛋,不会扭转?(why can’t we admit that some people are just jerks and won’t change?)</mark> 偏心地说,我的确给出了反馈,甚至几次受到打击。一个极其的例子是,如果我对一个人的反馈是“脾气火暴,不违心承受反馈”,你认为他们会神奇地承受这种反馈吗?

至多我能够说我不是圣人,我会不由自主地埋怨事件,埋怨混蛋。我甚至通过这样做在 Facebook 结交了我的第一个敌人。我依然很快乐前几天我开始怒吼,他们开始回应。最初咱们都说“哦,谢天谢地,你很失常。”

聪慧的混蛋(briliant jerks)

当人们问我喜爱在 Facebook 工作的哪些方面时,我总是提到的一件事就是与才华横溢的人一起工作。我必须说,我与许多我在 Facebook 意识的最敏锐的人一起工作,我真的很感谢这个机会。然而,可怜的是,我也遇到了比其余中央更多的“聪慧的混蛋 (briliant jerks)”。我想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与一个 聪慧的混蛋 一起工作,所以你晓得我在说什么样的人。

聪慧的混蛋 一起工作的问题在于,<mark> 在技术探讨中,他们的指标不是通过衰弱的答辩和探讨做出正确的决定,而是语言取巧别人 (👨 译者注:语言话术上取巧,或让对手因情绪失控而呈现失误,而后攻打其失误。因为你失误了,所以你的论点不值一提,我的才是对的)</mark>。作为工程师,咱们应该晓得大多数技术问题没有正确或谬误的答案,因为这都是衡量的取舍。但显然,对于 聪慧的混蛋 来说,总是有正确的答案 —— 他们的答案。

一个 聪慧的混蛋 的有毒行为可能会让其他人,尤其是新来的人十分丧气。我第一次和一个 聪慧的混蛋 一起工作时,它引发了 冒名顶替综合症(imposter syndrome),让我感觉我太愚昧了,不能和他们一起工作。我花了一些工夫来克服它。当初,如果我必须与一个试图比我聪慧的人一起工作,我只想说,<mark>“如果你真的那么聪慧,那你为什么要困在一家雇用愚昧如我的愚昧的公司?”(If you are really that smart, then why are you stucking in a stupid company that hired stupid me?)</mark>

最让我恼火的不是那些 聪慧的混蛋 自身(毕竟,我能够和敌人埋怨他们),而是他们的行为常常被管理层漠视。在 Facebook,我素来没有见过一个 聪慧的混蛋 被作为一个混蛋而受到惩办,但只看到他们因为聪慧而受到处分。他们常常被介绍为“团队中最好的工程师”。

译注:

比小数“混蛋”更让人失望的是大多数人对“混蛋”行为的“缄默”,有时甚至出于某种原因“为虎作伥”。判断事件的规范由“奢侈价值”变成“利益得失”。而为了向其心田仅存的“奢侈价值”作出解释,想出了几个方法:“情商”、“下大棋”、“成熟的体现”、“人生智慧”。粗劣利己 -lism 能够在 Org 的上升期推动倒退,但在安稳期与收缩期,这少数状况下是负作用。哪怕是在 Org 的上升期,这种状况也对翻新有打击。因为翻新的人很少同时具备“混蛋”的性情“长处”,个别都只能被“混蛋”混蛋。

PSC – 可悲的挣扎周期(Pathetic Struggling Cycle)

如果你有敌人在 Facebook 工作,你肯定据说过 PSC 这个词。甚至一年听两次。PSC 是 * Facebook 每年两次的绩效评估。在 PSC 节令(是的,这个节令能够继续 2 个月),人们会撰写自我评估和同行评估。在循环完结时,您将取得与您的奖金相干的评级。这是一个从“不合乎(冀望)”到“从新定义(冀望)”的 7 个等级的评级。

我也狐疑“社交媒体文化”源于“PSC 文化”。兴许是因为共事评议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评级,从而影响奖金(金钱),人们试图对彼此十分友善,心愿其他人在共事评议中议论他们(请留神,共事评议也与经理分享)。至于一些混蛋,如果你称许他们,他们必定会说你短处。只管零碎中有建设性反馈局部,但在我收到的所有共事评议中,我从未失去“真正的”建设性反馈。他们要么是糖衣,要么基本没有建设性的反馈 ——“期待下半场和你一起做我的项目 X”—— 这是什么反馈?在我的第一个 PSC 中,我的确向人们提供了一些建设性的反馈。然而当我收到他人的所有坏话后,我感觉很蹩脚,不再这样做了。

然而,与它造成的最大问题 —— 面向 PSC 的工程文化 (PSC-oriented engineering) 相比,糖衣反馈甚至不是问题。PSC 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影响(impact)”。然而你如何定义“影响”?没人晓得。<mark> 多年来,具备高知名度的新我的项目和闪亮我的项目比修复谬误更具“影响”,这已成为一条不成文的规定(Over the years, it has become an unspoken rule that new and shiny projects with high visibility has more“impact”than say, fixing bugs)</mark>。此外,当人们说:“在 PSC 期间,经理不会将您与其他人进行比拟时,你只是与预期进行比拟。”,我不置信他们。而且我不置信一个在遗留零碎中修复了 10 个 Bug 的人会比一个在生产环境中推出 1 项新服务的人取得更多的分数,无论它是否被应用。

因而,想要取得良好评级的人必须找到新的工作畛域,并尝试在下一次 PSC(最多 6 个月)之前展现一些后果。有时,当我在代码中看到一些 空架子(烂代码)(crap),并询问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时,人们能够花一页工夫解释“历史起因”。但在我经验了几次做出某些决定的“历史”之后,我终于意识到,<mark> 真正的起因只不过是在 PSC 之前实现这个废话并收集学分。当然,人们不会大声说进去(the real reason is nothing but to finish this crap before PSC and collect credits)</mark>。然而,对于继续数年的非紧急问题,您还能如何解释所有这些“短期”解决方案?

我次要从事零碎和基础设施方面的工作。家喻户晓,许多零碎级我的项目很容易须要多年的致力。要在 6 个月内显示一些后果,你别无选择,只能把事件搞砸。为什么我须要花一个月的工夫来编写设计文档,而我能够在 2 周内写出“刚刚好”的货色,在一天内将其投入生产,并在我的 PSC 审查中用一段话来吹牛它?因而,几十年来在生产中运行设计不佳的零碎并不常见。显然,不值得修复它们。最好写一个新的烂零碎来代替旧的。记住?影响力(Impact)!

我必须说,在做出技术决策时,<mark> 我曾经厌倦了争执长期而不是短期的解决方案 </mark>。看到聪慧的人因为愚昧的零碎做出愚昧的决定,真是令人惆怅。我置信最后 PSC 的目标是进步人们的体现。但可怜的是,<mark> 该零碎 (PSC) 成为了目标自身(the system became the purpose itself.)</mark>。

这个说法,或者有点点过期,因为他们从 2022 年开始将 PSC 改为每年两次。这会扭转什么吗?我不晓得。

升职 … 或 走人

与 PSC 零碎相似,练级零碎是另一种具备明确规定的游戏,您必须玩。每个级别的冀望都不同,并记录在 wiki 中。简而言之,E3 被冀望在工作上工作;预计 E4 将致力于性能;E5 预计领有一个我的项目;E6 预计将领导多个我的项目;E7 预计会做出跨组织的奉献;等等

Facebook 有一个“降级或退出”政策,这意味着如果你被聘为高级工程师(E3 或 E4),那么你必须在 X 个月(我不记得确切的数字)内晋升为 E5,否则你就是进来。为了让它更乏味,如果你没有在 Y 中降职,其中 Y < X,月,那么你进入一个黄色区域。如果你在 Z 中没有降职,其中 Y < Z < X,月,那么你进入一个红色区域。一旦你进入红色区域,即便你是 E4,你也会被评估为 E5。如果你没有达到 E5 的预期,你就出局了。

我被聘为 E4,直到黄色区域完结时能力达到 E5。在我在 Facebook 的头两年,滴答作响的时钟让我的生存充斥压力。在某一时刻,我真的认为我所做的工作与其余 E5 没有什么不同,但我就是无奈升职。当我问为什么,他们会说,“是的,你做得很好。但在 Facebook,咱们会进行 末位降职(trailing promotion),这意味着你必须证实你能够始终如一地在新的程度上体现”。我的经理通知我,“始终如一”意味着至多 2 个一半(1 个一半 = 6 个月)。换句话说,当我降职到 E5 时,我必定曾经从事 E5 工作至多一年了。

这听起来不偏心,是吗?我以 E4 的身份取得报酬,但必须至多做一年的 E5 工作能力证实我能够成为 E5。我不得不致力工作,免得被踢出去。盘剥高级工程师的好办法!如果我提出金钱问题,他们会说:“你还年老。不要过分关注金钱。专一于增长。”每当我听到这样的废话时,我的眼睛就停不下来。

My favorite scene in Stranger Things is when Dustin was trying to trick Erica to perform a task that only she could do, he said“This is for your country. Don’t you love your country?”Erica said,“You can’t spell America without Erica … You know what I love most about this country? Capitalism. Do you know what capitalism is? It means this is a free market system, which means people get paid for their services, depending on how valuable their contributions are.”

好吧,我只是想在这个 free market 上玩一场偏心的游戏,忽然间我变得“太重视金钱了”。而后它让我别无选择,只能找到另一个更器重我的奉献的中央。

令人悲观的 Leadership

自从我在公司工作以来,人们始终在说 Facebook 有一种“自下而上 ”的文化,这意味着我的项目和决策次要由 IC 驱动。直到有一天我最喜爱的我的项目被 自上而下 的决定勾销了。从那时起,我留神到在组织和公司层面做出了许多自上而下的决策,只管 IC 对他们的反馈强烈,甚至在没有 IC 参加的状况下做出。更重要的是,Leadership 层仿佛真的在保卫这些决定并信心执行它们。

一个不寻常的例子是,当公司开始削减福利,将晚餐从下午 6 点推延到 6:30 以及勾销外卖盒时,公司的 CTO 以好斗的口气与许多员工为这一决定辩护。当我看到对每个愤恨集体评论的回复时,我真的很诧异。我就像“伙计,你是公司的首席技术官。你没有更好的事件要做吗?”

事实上,让人怄气的不仅是 自上而下 的决定,或者他们没有吃晚饭,而是 Leadership 收回的信息 ——“晚饭只给加班的人。如果你想吃晚饭,那就工作到很晚。”诚实说,与其余中央相比,Facebook 的 工作与生存均衡(work-life balance(WLB)) 总体上曾经很蹩脚,局部起因是 PSC 文化。很长一段时间,我没有 WLB,只有 WWWWWWWWWWWWWWLB。然而,蹩脚的 WLB 是一回事,Leadership 层激励的蹩脚的 WLB 是另一回事。晚餐工夫之战,我不是第一次从 Leadership 那里听到这样的信息。大概在同一期间,扎克伯格也发表了评论,基本上意味着 996 比每周工作 4 天要好。

最初几句话

尽管我曾经来到了公司,但我依然有点放心它的有毒文化,因为它仿佛具备传染性。与我交谈过的不止一个人,包含那些负责治理职位的人,都十分尊重 Facebook 文化,甚至试图将其带到他们本人的公司。在我看来,让 Facebook 变得平凡(嗯,就规模和金钱而言)的不是糟糕的文化。而是不论零碎有缺点,才华横溢的人都能产生真正的影响。他们不应该失去公司现有的看待。

译者结语

这篇文章,有两方面让我有肯定的共情:

  • 网络社交文化的副作用
  • 人类社会永远客观存在的逆向淘汰

一千年前,蘇東坡在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时,作《卜算子》:

卜 | | 驚 | 缺 |
算 | | 起 | 月 |
子 | | 卻 | 掛 |
| | 回 | 疏 |
┃| | 頭 | 桐 |
| |,|,|
黃 | | 有 | 漏 |
州 | | 恨 | 斷 |
定 | | 無 | 人 |
慧 | | 人 | 初 |
院 | | 省 | 靜 |
寓 | |。|。|
居 | | 揀 | 時 |
作 | | 盡 | 見 |
| | 寒 | 幽 |
┃| | 枝 | 人 |
┃| | 不 | 獨 |
| | 肯 | 往 |
蘇 | | 棲 | 來 |
軾 | |,|,|
| | 寂 | 縹 |
| | 寞 | 緲 |
| | 沙 | 孤 |
| | 洲 | 鴻 |
| | 冷 | 影 |

有个心理学家说过:

如果咱们时常回顾过往的坏事件,就像一个人时常在粪坑上打滚,是很难失去高兴的。

或者正能量不是去扭转什么,而是意识到不能扭转什么,并尝试不沉迷其中,用更多的生命能量去实现那些值得的事件。

本文摘自我在整顿中的《Mark’s DevOps 雜碎》一书中的 从《Why I Left Facebook》扯到蘇東坡《卜算子》一节。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