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云原生:如何做一场高质量的分享

43次阅读

共计 5628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作者 | 阿相
起源 | 阿里巴巴云原生公众号

最近我发现一些同学的分享越来越趋于“念稿”式。我一边看着分享的同学在下面念稿,另一边看着几十号人在上面看电脑看手机,我心里就特地焦急。巴不得我本人下来讲,也巴不得没收了大家的电脑手机。但这种粗犷的办法必定是不解决问题的,外围问题还是大家不长于分享。

我自认为本人过往的分享都还是中等偏上的,因而总结一下,讲讲如何做场高质量分享,心愿可能给将来要做分享的同学提供一些帮忙。

为什么要分享

每个人在分享前都应该先问本人这么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分享?我感觉分享就一个最纯正的起因,就是“我有一些常识,是他人不晓得的,但对别人会有所帮忙,所以我想分享给大家”。

换言之,分享的本意就是总结并流传常识,分享的外围是利他。

而现实情况呢?

  • 做了一些技术产品,想推广给大家,所以要分享。
  • 为了体现本人有团队奉献,想要好绩效,所以要分享。
  • 就是想 show 一下本人,让他人感觉我厉害,所以要分享。

是不是有些变味呢?其实我也并不否定这些起因,咱们如果能分享的好,这些也都是自然而然的后果。这就类比咱们退出蚂蚁最外围还是想要疾速成长,而好绩效是疾速成长的后果。但谁不想要好绩效呢?

但咱们不能为了这些后果而疏忽了初心。分享的初心是心愿大家互相分享常识,相互成长。我感觉也只有真的能对他人有帮忙的分享能力称之为“高质量分享”。

所以,如果你在筹备分享,请你再质问一下本人,你到底是为什么要分享?只有本人初心摆正了,在做分享的筹备的时候,才会真正的去想:怎么能力把这个分享做好,怎么能力让分享生动有趣,怎么能力让分享干货满满,怎么能力更好传播本人的常识。否则,你认为本人分享了就是获得后果了,其实你什么也没失去,还节约了他人的工夫。

什么是好的内容

好,置信看到此处的同学都是违心利他的同学了。那新的问题又来了,我须要分享什么呢?什么样的内容能力撑持所谓的高质量分享,我了解是如下三种。

1. 高度总结的常识

有些常识也不是多难把握,而是把握的过程可能须要破费大量的工夫去到处收集信息。过程中可能又会衍生出很多问题,须要本人破案一样的去钻研。比方很早时我写的一篇《你的 Tree-Shaking 并没什么用》。为了钻研 tree-shaking 为什么实在场景下优化无限,钻研了 babel、uglyfy、webpack、rollup,甚至去翻一堆 issue,最终花了我数蠢才窥见原由。

其他人如果也想理解这外面的起因,也须要破费数天的话,未免太折腾了。因而我把钻研的过程总结成了文章并发表,同时在团队内做了一次分享。一方面流传了常识,另一方面如果他人真的想再认真钻研,至多能够节约一些工夫。

相似的还有一些新技术推出时,业界文档较少,大家学习老本较高,本人系统性学习当前做一些总结并在团队内做系统性的分享。比方 React16 刚推出时,我师兄芃程在团队内分享了 16 的新个性:

2. 能够借鉴的教训

还有一些偏经验性的内容。可能是非技术性的教训,比方成长教训、人生感悟或集体思考。最典型如降职总结、治理教训分享等等。比方咱们部门曾邀请过的一些分享:

  • 兼续的《聊一聊平台技术前端如何成长》
  • 依鹭的《业务中台 – 合作伙伴提效》

我感觉他们的分享都十分的好。比方兼续提的“微习惯”,依鹭提的“不要用战术上的怠惰覆盖策略上的懈怠”等等都给我留下了十分深的印象。

也有可能是技术上的教训,比方某类技术产品的建设教训、推导的过程等。比方 2020 年前端 D2 大会上的:

  • 辰啸的《前端故障演练的摸索与实际》
  • 当轩的《跨端的另一种思路》
  • 霸剑的《SSR 在双十一会场的落地实战》

外围就是:把本人的长期教训做一些零碎总结,以本人的故事或技术专项作为案例撑持,摆事实讲道理,给其余有类似诉求的人一些“长者”教训。

3. 艰涩难懂的技术

还有一些是十分难了解的常识,这种往往是非本人业余畛域的常识、或上手老本特地高的技术点、亦或是某些浅近的源码解析之类。如果咱们的分享能把这些艰涩难懂的技术讲的十分深入浅出,易于了解与排汇,那也是十分优质的分享。比方部门邀请过的邦祝老师的《Challenges for On-device System Design and Innovative Algorithms》(连题目都看不懂了)。还记得过后邦祝老师讲卷积神经网络时,板书做的很好,挺容易让大家了解。

不过这类分享在蚂蚁我见的比拟少,也很少看见讲的十分很好的。不过网上有一些,比方:李永乐老师的很多迷信、数学相干科普视频。

那是不是咱们分享的内容属于高度总结的常识、能够借鉴的教训、艰涩难懂的技术就代表着是一场好分享呢?必定不是的。内容虽有用,也要观众听。能被观众听进去的内容,能力称之好内容。所以如何把咱们的内容给分享好才是最要害的。

我认为,想分享好内容,首先是要组织好内容,而后是要找到好的形式去展现它,最初是有肯定的技巧去表白它。

如何去组织内容

1. 结构性

很多人都听过《金字塔原理》,这是一本解说写作逻辑与思维逻辑的读物。其实我也没看过,但我晓得它的最中心思想,就是“总 - 分 - 总”。总分总置信大家都晓得,一个主观点,N 个子观点,每个子观点可能还有子观点。讲每个观点都是论断后行,而后解说论证,而后总结阐明。用技术人更容易了解些的话,就是整顿成一颗树,而后做深度优先遍历。

当然《金字塔原理》里还有十分多有用的常识,还是举荐大家有空去读一读,必定会有更多的收货。

咱们明天先迈出第一步,就是总分总。换言之,内容的组织须要具备结构性。如果通篇内容,没有题目、没有分段、没有中心思想。是文章的话看着累,是演讲的话听着累。而结构化表白当前,有两大益处:

  • 对于本人:更零碎、更体系的整顿了本人筹备分享的常识,对自我常识是更好的总结跟整顿。
  • 对于别人:人类对于有序事物的忘性必定是大于无序事物。结构化表白有利于观众接管信息并回顾信息。

2. 故事性

除了结构性表白,我集体还很喜爱故事性的表白。就是想方法让本人的内容显得更加跌宕起伏或具备延续性。

跌宕起伏指的是一直地抛出问题,再解决问题。比方在我的《保险智能经营体系 2.0 的前端建设之路》。我先讲 1.0 的现状与问题,而后讲本人的策略与解法。做完当前,通过一些数据分析又发现了新的问题,而后又出了一些解法。这样一直的发现问题 -> 解决问题,让内容具备肯定跌宕起伏的故事感,能让读者继续保有新鲜感与浏览欲望。

延续性是指一直的由一个内容衍生出新的内容,最终答复最后的问题。比方我的《国家为什么老爱管咱们》(一篇介绍金融基础知识的文章),从金融引到货币,从货币讲到银行,再讲到影子银行,再讲到具备影子银行个性的互联网产品,最初答复国家为什么老爱管咱们。就像是在一条风景优美的公路兜风,两边的风光从树林突变到草原再突变到湖泊,过程连接顺畅,风光琳琅满目。最终证实了这是一条风景优美的公路。延续性的内容能够始终牵引着观众思路,放弃观众注意力。

其实我这边文章就尽量去恪守结构性跟故事性。主题是「如何做一篇高质量分享」,前面细分成几个观点,观点再细分子观点。这些观点又具备肯定延续性。先是定义什么是好的内容,有了好内容后讲怎么去组织、去展现、去表白。最初的最初再做一个总结。

如何去展现内容

如果是以文章模式的非现场分享,那能组织好内容,内容又是高质量的,置信文章肯定也是高质量的。但本文更多的还是想探讨周会、月会等现场分享时,该如何更好的展现咱们要分享的内容。

而对于这个问题,我只有一个外围观点:少字多图。

我当初发现很多人特地喜爱把文章间接拿来做现场分享,但这种状况的分享我没见过有成果特地好的。因为根本都是在念稿子。这就是我观点的最极其背面,简直全都是字。如果一篇现场分享稿也全都是字。那请问大家是听你谈话呢?还是看你文字呢?还是听你念字呢?这还不如把文档发给大家本人看呢。

我始终激励大家还是用 PPT 分享,因为 PPT 上不容易放太多字,只能放外围信息。因而用 PPT 会倒逼本人把要害信息摘取进去。因为字少了,信息少了,又会倒逼本人去更活泼的传播观点。

我以我的《国家为什么老爱管咱们》为例。我写完文章当前,又筹备在团队内做个分享。但文章字数有 3 万多字,如果我当稿子念,预计大家梦都做两回了。所以我把文字信息给形象,配上适合的图,把文章当做演讲稿,再多加一些即兴施展。比方其中的「什么是资产证券化」一节,该节纯文本字数有 867 字,我转成 PPT 后如下:

用几张图片加摘要文字,展现资产证券化的演化过程。而后画了专门的图来介绍资产证券化自身的运行机制。最初加粗个大字表白外围的观点。

对于有些并没有太多观点的章节,我的 PPT 更简略。比方其中的「你是否听过影子银行」这一节,次要是讲了两个小故事,并没太多观点。因而我的 PPT 就放了两张图,其余靠嘴巴讲讲即可。因为这种没要害信息的内容,观众没必要一边听我讲一大段故事,一边在 PPT 上看一堆文字。

当然,很多技术的分享,可能要演示一些代码,或者展现一些流程图、架构图,用语雀这样的文档工具可能会更不便编写跟展现。只有管制好排版,不要堆列演讲文字,对要害信息加大加粗,这也是能够的。语雀也提供了演示模式,但心愿大家能更好的利用这个演示模式。

总结一下,其实分享模式自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别念稿。分享文档肯定是高度形象后的信息展现,其余过程的论述尽量靠本人的嘴巴配合图片去传播。记住外围要义:少字多图。

PS:有一种 PPT 分享模式,叫高桥流。每一个 PPT 上就几个大字,其余全靠嘴。罗永浩,还有咱们前端熟知的贺师俊都应用过该模式做过分享。我也已经尝试过:《Node HTTP/2 Server Push 从理解到放弃》。

如何去表白内容

是不是有了高质量的内容、高质量的 PPT,就能讲好这场分享了,也不肯定。高质量的分享最初考验的还是演讲者本身的演讲程度。

因为我又自认演讲口才还能够,因而我总结了我集体认为的一些演讲技巧。我感觉如果能把这几点做好,必定对表白咱们的内容有很好的帮忙。

1. 吸引人的收场

好的开始是胜利的一半,很多事件都是这样,一场分享也是如此。很多场合下,包含咱们的月会,数金荟等等,大家最开始的心理并不一定在你的分享上。又不是什么苹果发布会,你的分享真的很重要吗?如果一开始不能吸引大家注意力,前面你讲的是啥他人都不晓得了。

因而我的分享,我的结尾肯定会想方法吸引大家注意力。还是以《国家为什么老爱管咱们》为例。首先我设计这个题目曾经很吸引人留神了,但我还是感觉不够。因而我的 PPT 内容第一页加了一个问题:咱们是金融公司还是科技公司?并借之前公司改名的事件开始介绍我的观点。这样通过介绍最贴近大家的事件,先把大家注意力吸引过去,前面讲起来就很顺畅了。

也有一些文稿可能不肯定很吸引人。我也会想方法先说一些题外话吸引留神。比方上文提到的高桥流之作:《Node HTPP2 Server Push》。我一开始会先跟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高桥流,并说出罗永浩、贺师俊等名人的事件,借此吸引大家对这份 PPT 的好奇。

总之,无论什么样的分享,肯定要有一个吸引人的结尾,甚至能够不是分享内容自身,但肯定要吸引人。切实不行,先上去唱个歌跳个舞也行。

2. 与观众有互动

结尾吸引住人了,前面丢了他们的注意力也不行。我本人的技巧是尽量维持与观众有互动。有些是我原本就精心设计好的,比方我在分享《国家为什么老爱管咱们》的货币起源一节时,我会现场挑一个人,让他表演一个角色,跟我产生互动,借此来论述货币与债权的关系。我甚至专门筹备了一张 100 元的现钞来类比欠条,来减少现场互动感。

除了一些精心设计的环节,我分享时会尽量留神现场的氛围跟上面同学的注意力。大家都不听的时候,可能是本节内容的确无趣,同学们注意力曾经来到。因而我可能会疾速略过一些不重要的内容,疾速进入下一个环节,并想一些形式再次唤起大家的注意力。

甚至在现场互动之前,在我写文章或写 PPT 时,也往往会设想出一个观众来。我会想如果我是他,看到我此时的文章,或者听到我的分享,他心田会产生怎么样的想法与问题。而后就这个可能的问题,我会撰写对应的局部内容。或以可能的问题在现场时做自问自答。所以我分享时常会说“那么就会有人问”,而后开始自行解答。当然,如果现场的确有人问,成果就更好。

3. 有进展有节奏

上文也说到,我想一些形式再次唤起大家的注意力。而最简略的唤起大家注意力的形式就是有进展有节奏。设想一下,在一个会议室,下面有一个人在分享,上面的人都抬头开始玩手机。如果分享的人忽然停下来不谈话,大家会怎么样?很多人都会抬起来看看产生了什么。这时候大家的注意力又被牵引回来了。然而这是一招“狼来了”的技巧,所以不能滥用,必须是产生在,你行将要讲要害信息之前,做一下进展。

除了进展之外,演讲还应该抑扬顿挫,也就是有节奏的演讲。咱们没方法保障所有的内容都是要害信息,也就没方法保障大家都能继续的维持注意力,因而在要害的信息节点,咱们应该加大音量,揭示大家当初到了要害信息了,该发出注意力听我讲话了。这就像写文章时,重点内容加粗加黑一个情理。一篇长文,如果通篇无段落、无加粗,是很难成为好文章的,同理演讲也是。

必要条件:费尽心思

最初的最初,我感觉高质量的分享肯定是费尽心思,破费大量工夫来筹备的。就以这篇文章为例,我花了一整个周六的工夫去撰写,两头调整过若干次构造与题目。为了更好证实论据,把很多之前他人的分享翻出来做论证撑持。

的确,当初大家工作都很忙,没工夫好好筹备。我常常会催咱们月会上要分享的同学的 PPT,但根本都很难提前催到,都是最初工夫节点之前的长期之作。这样的状况下,怎么能保证质量有多高呢?

所以我感觉还是要回归到我最后提的那个问题,为什么要分享?如果咱们的分享是真的想帮忙到别人,那必定会好好要求本人的分享具备肯定品质,否则我怎么帮忙到别人呢?如果我的文章、我的 PPT 对别人没有帮忙,这不是反而节约了大家的工夫。如果我自认为还没筹备好,能够抉择到下次机会再分享,而后好好筹备。

我置信,如果能费尽心思帮忙别人,必定也能成就本人。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