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网络OSI七层模型

2次阅读

共计 1898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含意

开放式系统互联通信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
网络体系结构分为七层,从物理层开始第一层

简略说就是报文数据怎么从一端传到另一端两头实现的一系列技术和协定规定
1.ASCII 码的报文数据在应用层输出
2. 数据在表示层转换为各种文件编码
3. 会话层配置、建设和保护会话连贯,如 TCP/IP 协定
4. 编码报文封装成一个个段 (报文 + 源端口 + 指标端口) 通过 TCP/IP 协定 (ip+ 端口) 在传输层传输,这里实现过程到过程通信(每个过程都有对应端口)
5. 段封装成数据包 (段 + 源 IP+ 指标 IP) 在网络层传输,这里通过路由寻址实现端到端(每个端都有对应 IP)
6. 数据包封装成帧 (包 + 源 MAC+ 指标 MAC) 在链路层通过进行躲避抵触,过错检测,物理寻址(MAC)
7. 帧在物理层通过调解器转换成比特流(电 | 光 | 电磁波信号),在交换机、集线器、中继器等物理设施中实现近程传输

总结

应用层显示 ASCII 码文本、图片、视频等报文(交互)
表示层进行段数据和利用编码相互转换(编码)
会话层搭建保护 2 端近程连贯(保护)
传输层在过程 (端口) 间通过 TCP/IP 协定传输段数据(传输)
网络层用 IP 标识和路由寻址在两端传递数据包(路由)
链路层通过 MAC 寻址连贯多个接口传递帧(对接)
物理层则是搬运光电等信号(搬运)

阐明

阐明 简略概括
(第一层) 物理层 将数据转换为可通过物理介质 (电 / 光 / 电磁波) 传送的信号
在局域网上传送数据帧, 治理计算机通信设施和网络媒体之间的互通
包含了集线器、中继器、网卡、主机适配器、针脚、电压、线缆标准等
外围:搬运
数据模式: 比特流
介质 (媒介) 能力传送信号
信号由物理设施转换
(第二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媒介上建设数据收发两端的通信联络关系
数据比特流封装成帧 = 表头 (MAC 物理地址和谬误侦测及改错办法)+ 比特流 + 表尾(批示包末端的字符串,如以太网、无线局域网、GPRS)
逻辑链路管制层 LLC: 站点的传输方式 (有 / 无回复无线: 点到点 / 点到多 / 播送, 面向连贯)
介质访问控制层 MAC: 管制多路信号进入信道的先后顺序, 防抵触
指定拓扑构造 (连贯形式): 总线型、令牌环型、星型
硬件寻址 (MAC)
LAN 寻址: 通过 MAC 地址辨认 LAN 中的节点
互联网寻址: 互联网中辨认网络地址(IP)
外围:对接
数据模式:帧
节点标识:MAC 地址
光电信号传输可能出错,须要过错检测
管制连贯通道数据传输先后
指定连接结构
寻找连贯地址 MAC(设想为依据前缀一个个硬件节点去查找,效率低下)
(第三层) 网络层 IP(逻辑地址)寻址实现端到端
路由:决定数据的门路抉择和转寄
数据包 = 段数据 +IP 地址
数据造成分组 (数据包 + 网络表头 NH)
网络表头含网络数据,如互联网协议 IP 等
外围: 路由
数据模式: 数据包
节点标识:IP 地址
传输性能:端到端
ip 地址治理和路由抉择
(第四层) 传输层 治理节点之间的传输 (牢靠 TCP 和不牢靠传输 UDP、QUIC 传输)
TCP 容许利用把字节流变成多份段而非整段字节数据
流量管制保障传输速度
谬误管制保证数据残缺接管
外围: 传输
数据模式: 段
节点标识: 端口号
传输性能:服务过程到服务过程
治理传输方式、速度、数据残缺
(第五层) 会话层 负责在数据传输中设置和保护网络中两台计算机的通信连贯 外围: 保护
数据模式: 报文
(第六层) 表示层 同一数据 (01 二进制) 在各个计算机有不同的编码表示, 表示层负责编解码转换
数据加解密
数据压缩
外围: 编码
数据模式: 编码报文
(第七层) 应用层 数据到这里就是报文 外围:交互
数据模式:ASCII 码报文、图片、视频等

tcp/ip 五层协定

物理层
链路层
网络层
传输层
应用层(含表示层、会话层)

简略的流程阐明

1. 客户端 PC 在应用层输出要发送的 ASCII 码报文
2.ASCII 码在表示层转换为计算机编码
3. 客户端 PC 在会话层设置连贯配置 (如 tcp/IP 协定 + 端口) 并尝试连贯服务端
4. 报文 + 源端口和指标端口在传输层封装成段
5. 段 + 源 IP 和指标 IP 在网络层封装成数据包,依据两个 IP 的子网掩码判断是否在同一个网段
同一个网段:间接经由交换机 (个别家里是路由器) 转发,如果没有指标 MAC 地址则用 ARP 播送一次获取
6. 两个 IP 在不同网段,则包 + 源 MAC+ 播送 MAC(交换机)封装成帧,在链路层经由交换机用 ARP 协定播送到每个 VLAN
7. 默认网关收到后解析帧,记录源 IP 和源 MAC 映射,并封装本人的 MAC 地址经由交换机回传源主机
8. 源主机拿到网关 MAC 地址后从新封装成帧间接发送到默认网关
9. 再通过互联网路由到服务器的网关,两头通过了帧到比特流的物理层的信号传输
10. 服务器网关到服务器主机的通信也是跟源主机到默认网关的通信是一样的流程。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