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pytorch:Meta-内部都在用的-FX-工具大起底利用-Graph-Transformation-优化-PyTorch-模型

43次阅读

共计 405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1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PyTorch 中的 graph mode 在性能方面示意更为杰出,本文介绍 Torch.FX 这个弱小工具,能够捕获和优化 PyTorch 程序 graph。

一、简介

PyTorch 反对两种执行模式:eager mode 和 graph mode。

eager mode 中,模型中的运算符在读取时会立刻执行,它易于应用,对机器学习从业者更敌对,因而被设置为默认的执行模式。

graph mode 中,运算符先被合成一个 graph,而后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编译和执行,它的性能更高,因而在理论生产中大量应用。

具体来说,graph mode 反对算子交融,两个算子通过合并,能够升高或本地化内存读取以及内核启动总开销。

交融能够是横向 (horizontal) 的: 采取利用于多个 operand 的繁多操作(如 BatchNorm),并将这些 operand 合并到一个数组中。

交融也能够是纵向 (vertical) 的: 将一个内核与另一个内核合并,后者须要应用第一个内核的输入(如 ReLU 后接卷积)。

Torch.FX(缩写为 FX)是一个公开可用的工具包,作为 PyTorch 软件包的一部分,反对 graph mode 的执行。它能够:

  1. 从 PyTorch 程序中获取 graph
  2. 容许开发者在获取的 graph 上编写 transformation**

Meta 外部先前曾经在用 FX 来优化生产模型 (production model) 的训练吞吐量 (training throughput)。本文将通过介绍 Meta 开发的基于 FX 的优化,来展现利用图构造转换 (graph transformation) 优化 PyTorch 部署模型性能的办法

二、背景

embedding table 宽泛存在于举荐零碎中, 本节将介绍 FX 和 embedding table 的背景常识。

2.1. FX

图 1 是一个简略示例,演示了如何用 FX 转换 PyTorch 程序,它蕴含三个步骤:

  • 从程序中获取 graph
  • 批改 graph(在本例中,咱们用 GELU 代替 RELU)
  • 从批改后的 graph 中生成一个新程序

图 1:在 PyTorch 模块中用 GELU 取代 RELU 的 FX

FX API 为检查和转换 PyTorch 程序 graph 还提供了许多其余性能。

2.2. embedding table

图 2:批尺寸 =1 的稠密特色 embedding table 示意图

在举荐零碎中, 稠密特色(例如,User ID,Story ID)由 embedding table 示意。

embedding table E 是一个 HxD 矩阵,其中 H 是哈希大小,D 是嵌入向量维度。E 的每一行都是一个浮点数向量。

feature hashing 的作用是将一个稠密特色映射到 E 的索引列表中,例如 [S1,S2,…,Sk],其中 0≤Si<H。它的输入值计算为 f(E[S1], E[S2],…,E[Sk]),其中 E[Si] 是 Si 行的向量,f 是池化函数,通常是 sum,average,max 三个函数之一。

为了充分利用 GPU,稠密特色通常为批处理。 批处理中的每个实体都有本人的索引列表。如果一个批次有 B 个实体,能够简略了解为一个表征有 B 个索引列表。

更为谨严的示意办法是将 B 个索引列表合并成一个索引列表,并增加一个索引长度的列表(该批中的每个实体都有一个长度 length)。

例如,如果一批蕴含 3 个实体,其索引列表如下:

  • Entity 1: indices = [10, 20]
  • Entity 2: indices = [5, 9, 77, 81]
  • Entity 3: indices = [15, 20, 45]

则残缺批尺寸的 indice 和 length 将是:

  • Indices = [10, 20, 5, 9, 77, 81, 15, 20, 45]
  • Lengths = [2, 4, 3]

而整个 batch 的 embedding table 查问,输入为是一个 BxD 矩阵。

三、3 种 FX Transformation

PyTorch 更新了 3 个 FX transformation,以减速对 embedding table 的拜访,本节将逐个介绍。

下文 3.1 对于将多个小输出张量联合成一个大张量的转换;3.2 对于将多个并行计算链交融成一个计算链的转换;3.3 对于将通信与计算重叠的转换。

3.1 联合输出稠密特色

batch 中的每个输出稠密特色,都能够示意为两个列表:一个索引列表和一个 B length 列表,其中 B 示意批尺寸。

在 PyTorch 中,这两个列表都能够以张量的模式存在。 当 PyTorch 模型在 GPU 上运行时,embedding table 通常存储在 GPU 内存中(它更靠近 GPU,读写带宽比 CPU 内存更高)。

须要应用输出稠密特色时,两个张量都要先从 CPU 复制到 GPU。然而每个主机到设施的内存复制都须要启动内核,这对于理论的数据传输来说,会更加消耗工夫。

如果一个模型应用了多个输出稠密特色,这种复制可能成为性能瓶颈(例如,1000 个输出稠密特色将须要从主机到设施复制 2000 个张量)。

一个缩小主机到设施 memcpy 数量的优化办法,就是在多个输出稠密特色发送到设施之前,先将其进行组合。

例如,给定以下三个输出特色:

  • Feature_A: indices = [106, 211, 7], lengths = [2, 1]
  • Feature_B: indices = [52, 498, 616, 870, 1013], lengths = [3, 2]
  • Feature_C: indices = [2011, 19, 351, 790], lengths = [1, 3]

组合后的模式为:

Features_A_B_C: indices = [106, 211, 7, 52, 498, 616, 870, 1013, 2011, 19, 351, 790], lengths = [2, 1, 3, 2, 1, 3]

所以不须要从主机到设施复制 3×2=6 个张量,只须要复制 2 个张量。

图 3(b) 形容了这种优化的实现,它蕴含两个组件:

  • CPU 端:输出 pipeline 被批改为将所有稠密特色的 indices 组合成一个张量,所有 length 组合成另一个张量。而后将这两个张量复制到 GPU 上。
  • GPU 端:应用 FX,在模型 graph 中插入一个 Permute_and_Split 算子,从合并的张量中复原单个特色 indices 和 length 张量,并将其发送至上游的相应节点。

优化前:两个张量都要从 CPU 复制到 GPU

优化后:将输出稠密特色进行组合

3.2 从拜访 embedding table 开始的计算链横向交融

在一个生产模型中,每个 GPU 上有 10 个 embedding table 很常见。出于性能方面的思考, 对这些 table 的查问被分到一组,这样它们的输入就被串联在一个大张量中 (见图 4(a)中的红色局部)。

为了对单个特色输入进行计算, 应用 Split 算子将大张量分成 N 个小张量 (其中 N 为特色的数量),而后将所需的计算利用于每个张量。

如图 4(a) 所示,利用于每个特色输入 O 的计算是 Tanh(LayerNorm(O))。所有的计算结果都被串联成一个大的张量,而后传递给上游的算子(图 4(a) 中的 Op1)。

这里次要的 runtime cost 是 GPU 内核启动的开销。 例如,图 4(a) 中的 GPU 内核的启动次数为 2*N+3(图中的每个椭圆都示意一个 GPU 内核)。这会影响性能,因为 LayerNorm 和 Tanh 在 GPU 上的执行工夫,与它们的内核启动工夫相比很短。

此外,Split 算子可能会创立一个额定的嵌入向量输入张量的正本,耗费额定的 GPU 内存。

用 FX 来实现一种叫做横向交融 (horizontal fusion) 的优化,能够大大减少 GPU 内核的启动次数 (在这个例子中,优化后的 GPU 内核启动次数为 5,见图 4(b))。

应用 Add_middle_dim 算子代替显式 Split,将 shape 为 (B, NxD) 的 2D 嵌入张量重塑为 shape 为 (B, N, D) 的 3D 张量。接下来将一个繁多的 LayerNorm 利用到它的最初一维。对 LayerNorm 的后果利用一个 Tanh。最初,用 Remove_middle_dim 算子将 Tanh 的后果复原成 2D 张量。

因为 Add_middle_dim 和 Remove_middle_dim 只是重塑张量, 并没有创立额定的正本,所以也能够缩小 GPU 内存的耗费。

优化前:所有输入被串联到一个大张量中

进行横向交融优化后

3.3 计算与通信间的重叠 (overlap)

面向投产的举荐模型的训练,通常是在分布式 GPU 零碎上实现的。 因为每个 GPU 的设施内存容量不足以包容模型中的所有 embedding table,因而须要将其散布在多个 GPU 上。

在训练步骤中,GPU 须要从其余 GPU 上的 embedding table 中读取 / 写入特征值。 这被称为 all-to-all 通信,可能是影响性能的重要起因。

通过 FX 实现一个 transformation,能够将计算与 all-to-all 通信重叠。 图 5(a) 显示了一个具备嵌入向量 table 拜访 (EmbeddingAllToAll) 及其他算子的模型 graph 实例。如图 5(b) 所示,在没有任何优化的状况下,它们会在一个 GPU 流上程序执行。

应用 FX 将 EmbeddingAllToAll 分成 EmbeddingAllToAll_Request 和 EmbeddingAllToAll_Wait,并在它们之间安顿独立的算子。

图 5:计算与通信的重叠

3.4 总结

表 1:本节探讨的优化及解决的相应性能瓶颈

为了发现哪些模型会从这些 transformation 中受害,开发人员对 MAIProf 收集的运行在 Meta 数据中心的模型的性能数据进行剖析。 得出与 eager mode 相比,这些 transformation 在一组生产模型上实现了 2-3 倍的速度晋升。

四、结语

从性能角度考量,PyTorch 中的 graph mode 比生产环境中应用的 eager mode 更受欢迎。FX 是一个弱小的工具,能够捕获和优化 PyTorch 程序 graph。本文展现了三种 FX transformation,用于优化 Meta 外部的生产举荐模型。

最初心愿更多 PyTorch 开发者能够应用 graph transformation 来晋升模型的性能。

—— 完 ——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