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java:鹅厂-35-亿打水漂又一款黄了的产品

5次阅读

共计 165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有这么一款产品,上线 6 年工夫,累计用户过亿,起初被腾讯以 5000 万亿美元现金收买,折合人民币 3.5 亿多。

就在 6 月的最初一天深夜,这款产品官网发表进行经营。

产品名字叫「VUE」,精确说应该叫「VUE VLOG」,是一款以视频拍摄剪辑工具起家的 Vlog 社区产品。

我是在 2019 年第一次应用 VUE,过后去欧洲旅行时就是用它拍摄的视频。那时候它有两个特点吸引我,一个是便捷的拍摄剪辑,另一个就是丰盛的滤镜和模板。

除了工具属性之外,这款产品起初转型成 Vlog 社区,也积攒了不少忠诚用户。

没想到三年不到,产品居然就这么黄了,而且还是在抱住鹅厂大腿的状况下。

在官网停运布告里阐明了关停理由:项目组策略打算调整。

不过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没间接阐明实在起因且又的确给出了回答的公关语调。

依照官网打算,7 月 1 号零点开始进行新用户注册和会员充值等相干性能,但老用户仍旧能够登录、浏览和备份视频。到 10 月 1 号零点,所有用户数据将被全副删除,产品下线。

至于产品下线的实在起因,我感觉还是和商业模式有关系。说白了,赚钱的同时老本又很高。

我在昨天的文章里提到了一个问题,即用户量很大但不赚钱的产品做起来会是个喜剧。你看,VUE 就是典型代表。

现在即使是大厂,日子也不好过。降本增效是主旋律,老本型业务陆续关停并转,而 VUE 只是个牺牲品。

要了解 VUE 的产品定位和特点,就得从它的内容属性登程。

VUE 的视频社区内容既不属于长视频,也不属于短视频,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 Vlog 模式。

这种视频内容是一个很难堪的存在,拼内容深度和连续性比不过长视频,拼乏味和内容量又比不过短视频。

对于 Vlog 来说,大多是一些美食、旅行、生存记录之类的内容,看来看去也就这些,没有短视频的丰盛度。

从商业模式来看,长视频能够通过内容粘性带来会员和广告收益,短视频能够通过直播、电商和广告构建盈利形式。

尽管 Vlog 也能够通过会员和广告变现,但竞品的降维打击让他们很难招架。

抖音推出了本人的拍摄剪辑工具「掠影」,间接打出了收费牌。不仅从体验上实现超过,还直击对手的商业模式。

对于广告主而言,同样的估算宁愿投给曝光效率更高的短视频,所以 Vlog 的处境就非常难堪。

VUE 是 2016 年进去的,同样,那一年抖音也才刚刚上线。

在抖音还没成气候之前,VUE 借助本人的工具属性霸占了一批用户,包含转型 Vlog 社区也受到了很多用户的欢送。

直到抖音逆袭,间接让 VUE 没了活路。

尽管 2020 年鹅厂花大钱把 VUE 买了下来,目标显然也是为了阻击其余短视频产品,但成果并不好。

VUE 的生存空间硬是活生生被挤压掉的,而外部环境变动带来的企业降本增效,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初一根稻草。

产品的命运,有时候并不是本人决定的。

VUE 是有一批忠诚用户的,我看微博评论有不少铁杆表白了本人的可惜。没方法,在商业背后,情怀都得靠边站。

可能有人会问了,这件事能带给咱们什么启发?

这里说几个我的观点,不肯定对,供你参考。

第一,产品取得用户认可和市场的前提肯定是发明了独特的用户价值。

VUE 晚期的胜利证实了这个观点,在工具属性上,它优良的体验的确超过同类竞品很多。这种体验上的差异性就是用户价值增量。

第二,繁多的工具产品不足以构建产品护城河,从工具到社区或社交的转变是很多产品都会摸索的门路。

如果靠体验取胜的产品,那这种护城河是不深的。说白了,竞品能够间接通过剽窃加超过的形式取得劣势。

此外,纯工具型产品是用户和产品之间的单向关系,而社区或社交产品能构建用户之间的网络效应。

从商业价值来看,后者大了很多。

第三,产品之间的竞争不单单是产品设计和技术之间的竞争,同时也是商业模式和翻新之间的竞争。

VUE 的失败并不全是因为其余产品采纳了收费模式,更次要的是 VUE 自身的产品定位出了问题。

当竞争对手用「短平快 + 收费」模式侧面竞争时,其实大家就曾经不在同一个维度打仗了。

VUE 只是一个缩影,代表了继续迭代的产品进化史,同时也在产品倒退历史上烙下了属于本人的轨迹。

当一款又一款当年相熟的产品离咱们而去,咱们也真正感触到了工夫的流动。

产品不易,且行且珍惜。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