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后端:微服务的战争统一且标准化

2次阅读

共计 2017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6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微服务的和平”是一个对于微服务设计思考的系列题材 ????,次要是针对在微服务化后所呈现的一些矛盾 / 冲突点,不波及具体某一个知识点深刻。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倡议,能够微信搜一搜 【脑子进煎鱼了】 或我的 博客 进行沟通和交换。

开天辟地

在远古开天辟地时,大单体转换成微服务化后,服务的数量越来越多。每起一个新的服务,就得把我的项目的目录构造,根底代码重新整理一遍,并且很有可能都是从最后的 template 上 ctrl+c,ctrl+v 复制进去的产物,如下:

然而基于 template 的模式,很快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

随着跨事业部 / 业务组的应用增多,你基本不晓得框架的 template 是什么工夫节点被复制粘贴进来的,也不晓得所对应的 commit-id 是什么,更不晓得先前的 BUG 修复了没,也不晓得有没有其余开发人员私下改过被复制走的 template。

简略来讲,就是不具备可维护性,绝对独立,BUG 可能一样,但却没有版本可规管。这时候,就能够抉择做一个外部根底框架和对应的外部工具(曾经有用户市场了),造成一个脚手架闭环:

通过根底工具 + 根底接口的形式,就能够解决我的项目 A、B、C… 的根底框架版本治理和公共保护的问题,且在遇到框架 BUG 时,只须要间接 upgrade 就好了。而在框架维护者层面,还能通过注册机制晓得目前根底框架的应用状况(例如:版本散布),便于后续的迭代和布局。

同时若外部微服务依赖简单,能够将脚手架间接“降级”,再做多一层根底平台,通过 CI/CD 平台等关联创立利用,抉择利用类型等根本信息,而后关联创立对应的利用模板、构建工具、网关、数据库、接口平台、初始化自动化用例等:

至此,就能够通过联合根底平台(例如:CI/CD)实现流程上的标准化管制,成为一个提效好帮手。

公众翻新

但,所有都有“开天辟地”那么顺利吗。实际上并不,在很多的公司中,大多数是在不同的工夫阶段在不同的团队同时进行了多个开天辟地。

更具现化来讲,就是在一家公司内,不同的团队里做出了多种根底工具和根底框架。更要命的是,他们几家的标准可能还不大一样。例如:框架在 gRPC 错误码的标准解决上的差别:

  • 业务错误码放在 grpc.status.details 中。
  • 业务错误码放在 grpc-status 中。
  • 业务错误码放在 grpc-message 中。

又或是 HTTP 状态码的差别:

  • HTTP Status Code 为金规范,不在主体定义业务错误码。
  • HTTP Status Code 都为 200 OK(除宕机导致的 500,503 等),业务错误码由主体另外定义。

粗略一看,单单在利用错误码 / 状态码这一件事件上,就可能玩出花色。而这件事又会导致各种问题,例如在监控平台上,因为不同团队所定义的状态码标准不一样,就会导致连根本的监控可用性都会有问题。

像是有的小伙伴会把业务错误码放在 grpc-status 属性中,而在规范 gRPC 的标准中 grpc-status 是和 HTTP Status Code 一样有特定状态码映射的。这时候就会让监控告警零碎非常难做,通用的告警规定到底是以哪份状态码为准?

往往最终演进的路线与企业的组织构造无关,也就是康威定律,一个零碎的技术边界反映组织的构造。业界常见的是两种状况:

  1. A 吞并 B,B 与 A 统一,从例子上来讲就是根本专用一套(维度为公司 / 事业部 / 业务组级别,与企业状况无关)。
  2. A,B 均独立倒退,从例子上来讲就是均独立搭建,各管各,偶然相互触碰边界,又或是在公开分享暗中切磋。

显然,这其中利与弊就要各自判断了,多少厂外部有多少个框架,也有血汗厂根本一统江湖的,可能做基础架构适配的小伙伴会比拟有感触,不同框架的 Header 标准不一样,这样子即便是 Mesh 也防止不了一顿 if else。

更甚的是,在相似服务发现 / 注册、限流熔断、根底拦截器,各类 SDK 同个厂的每个外部框架都重现实现一遍。美其名曰框架反对了这些,就容许让他上,但这样子怕是在将来又造成了新的一波技术债权。

同时框架维护者,是有可能到职跳槽到别家去的,这在前端届也层出不穷,带着修炼好的真经走了,留下一个没有人保护的组内框架,这时候只能硬着头皮找 B/C 角来承受,顶上来的人指不定思维还不一样。

这单从公司层面来讲,是一个微小的挫伤,久远来看着实是劫难。

总结

在本文中,主体分为了“开天辟地”和“公众翻新”两块内容,现实是饱满的,而事实怕是很骨感。微服务是一把双刃剑,带来益处的同时往往也带来了背面,架构的复杂度很难预知,因而实质上须要一个基架团队不忘初心,继续发现,继续解决问题。

但不论如何,及早的把主力语言、根本技术栈均根本对立起来,做好产品闭环,会是一个很好的方向。

如果具体到要做的事件,须要有一个明事理的下级,清晰的意识到同个子公司内的技术体系最好是基本一致的,由基础架构组或相干领头人拉齐外围 Leader,定义根本标准,构建对立框架,交融 CI/CD 平台。

当然,反之倒推也是能够的(横蛮成长),就是步骤更多了,更难了。

我的公众号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