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公众号:Hunter 后端
原文链接:Redis 数据结构七之 listpack 和 quicklist
本篇笔记介绍 listpack 和 quicklist 两种构造
依照程序,原本应该先介绍 quicklist 的构造,quicklist 在 7.0 之前的版本是由双向链表和压缩列表形成的,然而在 7.0 版本曾经变成了由双向链表和 listpack 实现,所以在这里咱们先介绍一下 listpack 的构造。
1、listpack
listpack 是替换 ziplist 的数据结构,所以在结构上两者是有些类似的,listpack 的构造如下:
`
| 总字节长度 | entry 个数 | entry1 | entry2 | … | entryN | end |
`
相比 ziplist,listpack 去除了到尾部节点,也就是到 entryN 的偏移量,但保留了其余属性。
对于单个 entry 元素,其构造如下:
`
| encoding | content | length |
`
encoding 示意 content 的编码,endocing 示意理论存储的内容,length 示意该 entry 的长度
防止连锁更新
应用 listpack 代替 ziplist 的一个益处是防止了间断更新的问题。
因为 ziplist 的每个元素都有一个属性用于保留前一个节点元素的长度,因而前一个节点批改后会可能须要批改后一个节点的属性,然而 listpack 没有这个关联关系,从而防止了影响后续元素的长度,也因而防止了连锁更新的问题。
获取最初一个节点
尽管 listpack 没有了指向尾部节点的偏移量,然而同样能够疾速找到 listpack 的尾部节点,形式是通过 总字节长度属性的值,能够间接获取到 listpack 的尾部,而后依据 entry 元素尾部的 length 属性,就能够找到尾部 entry 的起始地址了。
2、quicklist
在 Redis 3.2 版本,列表对象的底层实现变成了由 quicklist 实现,quicklist 实际上是压缩列表和双向链表的组合构造,因为 quicklist 就是一个链表,而链表中每一个元素就是压缩列表。
而在 Redis 7.0 版本,quicklst 变成了由双向链表和 listpack 形成的构造。
这里间接介绍 quicklist 由双向链表和 listpack 形成的构造。
quicklist 的构造和双向链表的构造相似:
typedef struct quicklist {
quicklistNode *head;
quicklistNode *tail;
unsigned long count;
unsigned long len;
...
} quicklist;
对于一个 quicklist,它也有指向 quicklist 的头节点和尾节点的指针,如构造中的 head 和 tail。
count 属性统计每个 quicklist 节点的 listpack 总数量的属性
len 则是统计 quicklist 中 quicklistNode 的数量的属性。
typedef struct quicklistNode {
struct quicklistNode *prev;
struct quicklistNode *next;
unsigned char *entry;
size_t sz;
unsigned int count : 16;
...
} quicklistNode;
对于一个 quicklistNode,领有指向前置节点和后置节点的指针,还有指向其下 listpack 的 entry,以及 sz 示意该 listpack 的总字节长度,count 属性则示意该 listpack 中蕴含的元素个数。
如果想获取更多相干文章,可扫码关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