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笔记:心安即是归处季羡林-小卜笔记

2次阅读

共计 644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2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很久以前读了这本书,简略记录了一些内容,巨匠老年之后的心态是真的好。

  1. 形容在延吉吃了一条鱼,鞭挞当初学术界以及官场溜须拍马的景象,然而几千年下来不都这么做的么?史记,三言二拍等等形容有时候尽管鞭挞了这个景象,可是何尝不是教诲人们学习这一套呢?写进去便有人可能学习,呵呵。
  2. 我一贯主张,对小孩子和小动物这些弱者,入手打就是立功。我常说,一个人如果自认还有一点力量、一点权威的话,该当向敌人和好人施展,不论他们多强多大。向弱者发泄,算不上英雄汉。
  3. 有人说“九十九分怠惰,一分神来(属于蠢才的领域)”。我认为,这个百分比应该纠正一下。七八非常的怠惰,二三十分的蠢才(能力),我感觉更符合实际一点。我丝毫也没有贬斥怠惰的意思。无论干哪一行的,没有怠惰,一事无成。我只是感到,如果没有能力而只靠怠惰,一个人倒退的极限是有限度的。
  4. 突出的是因地而异,“地”指的首先是西方和东方。在西方,比如说中国和日本,提到本人的文章或著述,必须说是“拙作”或“拙文”。在东方各国语言中是找不到相当的词儿的。尤有甚者,甚至可能产生误会。中国人请客,发请柬必须说“洁治菲酌”,不理解西方习惯的西方人就会满腹疑团:为什么单单用“不丰硕的宴席”来请客呢?日本人送人礼品,往往写上“粗品”二字,西方人又会问:为什么不必“精品”来送人呢?在东方,对老师,对敌人,必须说真话,会多少,就说多少。如果你说,这个只会一点点儿,那个只会一星星儿,他们就会信以为真;在西方则不会。这有时会很危险的。至于吹牛之流,则为东西方同样所不齿,不在话下。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