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50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近两年国内芯片设计类企业呈现出一种趋势,之前专一于存储、模仿、电源、射频甚至 AI 等畛域的设计公司,纷纷开始调整方向涉足 MCU 业务。局部公司抉择了通用 MCU,更多的则是在原有性能芯片根底上做 MCU 集成交融。
基于这一景象,站在产业角度对国产 MCU 进行了肯定水平的行业洞察和案例剖析,心愿对国内的相干从业者、上下游厂商以及资本市场等相干的决策判断有所帮忙。更冀望国产 MCU 能失去更加高质量的倒退,在追赶和超过国内顶级 MCU 厂商的路线上走得更顺。
MCU 的重要性、复杂性和成长性
MCU 即微控制器也叫单片机,是将 CPU、存储器(RAM 和 ROM)、各种模仿外设、数字外设、多种 I / O 和接口等集成在一片芯片上,造成的芯片级计算机。32 位 MCU 广泛应用于工业管制、家电、汽车、数码电子等产品中,是电子设备的外围零部件。单单中国市场,每年的产业规模就超过 400 亿人民币。
作为基于传统晶圆制作工艺的一个看起来再一般不过的芯片,其战略性重要水平绝不亚于任何其余类别的芯片,无论是更为简单的 AI 芯片、GPU 等高端芯片,还是体量上更为宏大的各类模仿芯片。除开近期阶段性缺货造成的稀缺性影响,MCU 的策略重要性、复杂性、及成长性都被重大低估。
MCU 的供应关乎中国电子信息制作产业
小至一只耳机,大到一辆汽车,凡是带电的设施里,少则一颗,多则数百颗 MCU,少一颗都成不了产品、出不了货。中国是电子制造业的大国,但所制作的产品中采纳的 MCU 有 90% 以上都还是依赖进口。国产 MCU 所占的大多都还是低端和同质化的市场。人为断供的危险时刻存在,即使是当下非人为的阶段性缺货,也对很多相干上游厂商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对于上游厂商来说,这波缺货最大的教训之一莫过于要学会和习惯做供应链预测,这同样也是 MCU 芯片厂商应该要承受的教训。而咱们仍然处于正在被教育的过程中。欧美 MCU 厂商将将来 2 年的晶圆产能通过局部预付款形式强行锁定,用意已是非常的显著。
实现一颗高可靠性的可大规模利用的 MCU 绝非易事
看似简略的 MCU 芯片内,从数字到模仿集成了至多 50 个的外围 IP。每个 IP 都须要工匠般的精力精心打磨。长时间的大量仿真,一直的调整电路和参数,一直的流片,一直的迭代,开发没有任何捷径。
MCU 看似简略,但因为其通用性,在利用场景上十分多样化并难以预测。而大量的出货又要求产品的高度一致性和极低的不良率。这就要求电路的设计须要具备更好的容忍度,容忍肯定的工艺偏差,容忍不同的温湿度和电磁工作环境,容忍各种外设组合工作下的稳定性,甚至须要思考外围利用设计的容错性。这才具备了高可靠性,高品质 MCU 产品的根本要求。
而真正要将其大规模的商业化,其余生态相干的建设一样都不能少。简略易用的开发板、欠缺的软件工具链、丰盛的利用笔记文档、成熟的 SDK 开发包、及时无效的线上线下的技术支持、人气旺盛的社区论坛、机制健全的线下技术培训以及全面的销售渠道体系等都起着无足轻重的作用。
MCU 的增长数倍于终端产品的增长且一直减速
电子产品的一直遍及晋升了 MCU 需要的相对数量,而电子产品的智能化和物联网化则让单位产品所须要的 MCU 的数量一直攀升,导致对于 MCU 的需要远超线性增长的增速。
这种“戴维斯双击”式的增长对 MCU 产业来说诚然是件好事件,但同时也随同着产能匮乏的困扰。尤其是相当一部分的 MCU 都采纳了传统工艺节点和制程,基于产能继续萎缩的 8 英寸晶圆产线。这须要产业上下游的协同和共识,须要更久远和迷信的需求预测和产能布局,更须要顶层设计对 MCU 策略重要性的认同和政策搀扶。
这不仅仅关乎国产 MCU 的崛起,更关乎着中国电子信息制作产业生存倒退的安全性。而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则意味着微小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