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趣区

关于安全:央行罚单金融机构被罚原因揭秘

近日,人民银行颁布了 2023 年首批行政处罚罚单,引发业内宽泛关注。

顶象进攻云业务平安情报中心统计了人民银行官网,2020 年 1 月至 2023 年 2 月 10 日期间,颁布的 101 份行政处罚。

统计显示,16 家金融机构被罚 27066.9 万元,波及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银行卡机构、证券公司。其中,4 家股份制银行收到罚单最多,别离是 15 份、13 份、11 份,3 年内别离被罚 3554.3 万元、2483 万元、2951 万元和 2405 万元。然而被罚款最多是一家银行卡机构,收到 6542.5 万元的罚款。

在被罚责任人来看,银行的合规部门(蕴含法律合规、内控合规、合规部等)和信用卡核心,收到的罚单最多,其次是在运营部、批发金融部(集体金融)、公司业务(蕴含小微金融)的管理人员。

统计显示,有 54 个罚单是因为金融机构“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辨认任务”,占罚单总数的 27%;其次是“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可疑交易报告”、“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或者为客户开立匿名账户、假名账户”、“未按规定保留客户身份材料和交易记录”、“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问及相干治理规定”、“违反账户治理规定”,别离有 44(22%)、26(13%)、20(10%)、14(7%)、12(6%)个罚单。

这些行政罚单理由别离有什么含意呢?各违反了哪些监管法规呢?

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辨认任务

什么是客户身份辨认?

《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辨认和客户身份材料及交易记录保留治理方法》有明确的定义:金融机构该当勤勉尽责,建立健全和执行客户身份辨认制度,遵循“理解你的客户”的准则,针对具备不同洗钱或者恐怖融资危险特色的客户、业务关系或者交易,采取相应的措施,理解客户及其交易目标和交易性质,理解理论管制客户的自然人和交易的理论受益人。并依照平安、精确、残缺、窃密的准则,妥善保留客户身份材料和交易记录,确保能足以重现每项交易,以提供辨认客户身份、监测剖析交易状况、考察可疑交易流动和查处洗钱案件所需的信息。

“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辨认任务”,就是没有按相干规定对客户身份进行辨认。客户身份辨认是反洗钱系列工作的根底,而客户危险评级则为客户身份辨认提供领导,只有迈出辨认客户无效信息的第一步,能力在后续跟进过程中真正地防备客户的洗钱行为。

依据《反洗钱法》第三十二条规定,金融机构未依照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辨认任务的,由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受权的设区的市一级以上派出机构责令限期改过;情节严重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对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余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可疑交易

报告大额交易或可疑交易报告是为避免利用金融机构进行洗钱流动,用于遏制洗钱立功、恐怖融资,预防洗钱,保护金融平安。

《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治理方法》明确提出,当日单笔或者累计交易人民币 5 万元以上(含 5 万元)的缴存或支取;非自然人银行账户与其余的银行账户产生当日单笔或者累计交易人民币 200 万元及以上,自然人银行账户与其余的银行账户产生当日单笔或者累计交易人民币 50 万元以上(含 50 万元)的境内款项划转;自然人银行账户与其余的银行账户产生当日单笔或者累计交易人民币 20 万元以上(含 20 万元)的跨境款项划转等均属于大额交易。并要求金融机构,制订本机构的交易监测规范,并对其有效性负责,包含并不限于客户的身份、行为,交易的资金来源、金额、频率、流向、性质等存在异样的情景。

《反洗钱法》第三十二条也规定,金融机构该当依照规定执行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办理的单笔交易或者在规定期限内的累计交易超过规定金额或者发现可疑交易的,该当及时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剖析核心报告。

2 月初,浙江省湖州一女士发视频示意,本人去银行存款 5 万元,但银行工作人员要求她出具支出证实。还被问到“在哪里工作?钱从哪里来?”这位女士感觉本人像个“囚犯”。其实,银行是按照《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治理方法》的规定来执行。

未按规定保留客户身份材料和交易记录

保留客户身份材料和交易记录,一方面是金融机构履行客户身份辨认和交易报告任务的记录和证实,另一方面为发现可疑交易提供根据,同时为违法犯罪流动的考察、侦察、起诉、审判提供必要证据。

《金融机构客户渎职考察和客户身份材料及交易记录保留治理方法》第四十四条规定,金融机构该当保留的客户身份材料包含记录客户身份信息以及反映金融机构发展客户渎职考察工作状况的各种记录和材料。包含对于每笔交易的数据信息、业务凭证、账簿以及无关规定要求的反映交易真实情况的合同、业务凭证、单据、业务信件和其余材料。

《反洗钱法》第十九条要求,在业务关系存续期间,客户身份材料产生变更的,金融机构该当及时更新客户身份材料。业务关系完结后、客户交易信息在交易完结后,客户身份材料该当至多保留五年。

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问及相干治理规定

信用信息是指依法采集,为金融等流动提供服务,用于辨认判断企业和个人信用情况的根本信息、借贷信息、其余相干信息,以及基于前述信息造成的剖析评估信息。

信用信息就像集体或机构的“经济身份证“,如果信用记录良好,就可能疾速取得贷款、信用卡,享受低利率;如果信用记录不好,将会间接对购房、购车、申领信用卡等信贷行为产生影响,不利于取得贷款、信用卡,利率可能较高。

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问及相干治理规定是近两年处罚的重点之一,次要起因是查问、获取的时候的滥用。

《征信业务管理方法》,征信机构该当严格限定公司外部查问和获取信用信息的工作人员的权限和范畴。留存工作人员查问、获取信用信息的操作记录,明确记录工作人员查问和获取信用信息的工夫、形式、内容及用处。信息使用者应用征信机构提供的信用信息,该当基于非法、正当的目标,不得滥用信用信息。

违反账户治理规定

银行账户是客户在银行开立的贷款账户、贷款账户、往来账户的总称,是对银行业务及财务流动所引起的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进行明细和汇总的分类记录和反映。

《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治理方法》规定,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和应用该当恪守法律、行政法规,不得利用银行结算账户进行偷逃税款、逃废债权、套取现金及其他违法犯罪流动。

2021 年日,奉贤警方侦破一起帮忙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案件,抓获 9 名立功嫌疑人,其中居然有银行工作人员作为“内鬼”施行作案,利用职权之便帮忙涉诈人员违规设立对公账户多达 32 个。银行账户成为了电信欺骗和洗钱团伙的高级“立功工具”。《反电信网络欺骗法》要求,银行机构要履行反洗钱、反诈职责,建设渎职考察制度,对涉诈异样银行卡、可疑交易等进行监测处理。

金融欺诈更加复杂多变

“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辨认任务”,、“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可疑交易报告”、“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或者为客户开立匿名账户、假名账户”、“未按规定保留客户身份材料和交易记录”、“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问及相干治理规定”、“违反账户治理规定”等,别离波及反洗钱、征信治理、个人信息爱护,是近年来金融机构领罚单的“重灾区”。

归根结底,还是要判断真伪,保障客户信息、交易的真实性。顶象从数据、行为、模型、剖析多方面,帮忙金融核验身份和信息的真伪。业务平安大讲堂:立刻报名业务平安产品:收费试用业务平安交换群:退出畅聊


业务平安大讲堂:立刻报名

业务平安产品:收费试用

业务平安交换群:退出畅聊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