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则》一书想到的关于ML算法,决策与权重

36次阅读

共计 101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今天听书听到对冲基金桥水总裁写的《原则》一书,提到意见听取,感觉和 ML 算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他提到一个权重的观点,说决策时,采取独裁与民主都不可取。在他的公司,所有人都有一个集点器,不按照职位入职时间,所有的观点都被记录,预测正确加分。在某个问题上有成功先例的人,该领域的权威,获得更多的权重点数。以上均为复述,待稍后回顾本书再修改补充。不禁想到,事实上,在各行各业,都有师从大师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的倾向。作为举例,也是凑巧翻到听书版《建筑家安藤忠雄》(本人看过纸质),作为高中学历,从未接受过科班教育的建筑师,(这在建筑界大师中极为罕见)其也细致的研究过一代大师勒·柯布西耶(我认为可能是 20 世纪? 最伟大的建筑师),(当然更与其游历日本、欧美,实地考察建筑、以及多年从业与勤勉不屑坚持自己的设计核心,并懂得与不同意见商榷分不开。)在目前学到 ML 课程的神经网络,采用了分层,然而人的大脑,存在中枢这个东西,如何将这一概念应用到 AI 的设计与算法上,可能更先进的算法会有展示,没有的话,可是思考。眼睛疼的时候在听书,虽然感觉很食肉糜,但是肉糜好吃。《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作为投资界的两位大神,两人竟然均在年轻时做过高尔夫球童。于此想到,高尔夫球都是商业成功人士打的(至少在当时),赚零花的时候,收货了一线大佬的投资经验。于是想到,要注册个 twitter 或者什么(曾经有一个学术界的 facebook 网站,一时忘记名字了)多接触各大权威,拓宽自己的思路,却不盲从。对于 AI 的设计也是如此。《原则》一书中还提到,很多时候,即使做了所有可能的分析,决策时依然会失误,因此永远要尊重市场。History repeating itself, but history is never now. 进化的要意是适应。作为 AI 的设计者,说白话就是能跑,跑的好的(预测的准)的才是好算法。跑得不对,就是哪儿有问题没想到。尤其喜欢彼得林奇提到的逆市思维。提到的作为个人投资者的优势。这一点和安藤忠雄作为拳击手,与其受到切格瓦拉影响,“对抗”的思想很像。突出自身优势的产品才更具有市场竞争力,更快的获得成功,就是成功本身。美剧《硅谷》中,主创业者虽然有宏大的理想,但其产品并没有及时推出获得很好的销售业绩,没有业绩的支撑,资金链就容易断裂,影响后续发展。眼光可以伟大,但是着眼点必须现实。考虑到个人的设计、美学、自然科学、数学、计算机、心理学背景,考虑未来方向为机器人。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