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火爆看国产动画产业市场化三十年

39次阅读

共计 4560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2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作者 | 地瓜 s
来源 | 银幕筛查机

引言

在今年暑期档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撤档、改档操作后,想不到,又一部动画电影成了爆款——《哪吒之魔童降世》。2019 年 7 月 30 日,上映 5 天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票房突破 10 亿元,超越《西游记之大圣归来》(9.56 亿)登顶国产动画票房冠军。

尽管一些《哪吒闹海》(1979)的粉丝认为该片在价值观上显得“驯服”、“保守”,从而对其颇有微词;但若抛开这些主观因素,就连他们也不得不承认,从商业动画电影所遵循的若干客观标准出发来评判,《哪吒之魔童降世》几乎挑不出毛病。

我回去翻了翻我之前写的影评——《大圣归来》(2015)、《小门神》(2016)、《白蛇:缘起》(2019),又回忆了一下我实在不知道该咋写的《大鱼海棠》(2016)、《风语咒》(2018),最终得出结论:《哪吒之魔童降世》是其中完成度最高的作品。

走到这一步,国产动画电影花了很多年,无数人前仆后继——未捷身死者有之,难堪大用者有之,沽名钓誉者有之,天纵奇才者有之,尽心竭力者亦有之。

本来我只想写一篇简单的就事论事的影评,但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我决定从更早的时空节点写起——不仅仅是因为历史决定了现在,而现在又决定了未来;更是因为,有一些人和事,值得写出来被铭记。

1.“大厂时代”的落幕

国产动画电影,展现过耀眼的辉煌,也经历过苦涩的坎坷。在最近几年,毫无疑问,坎坷多过辉煌。就在不远之前的 2015 年,“国产动画第一心机婊”《汽车人总动员》的横空出世,让广大观众简直要对这个丧尽天良的世界绝望。

这个时候,人们就会怀念过去的辉煌。20 世纪 90 年代以前,国产动画电影大厂林立,创作了无数经典。上海美术电影制品厂是龙头老大,连续几十年创作出了《小蝌蚪找妈妈》(1960)、《大闹天宫》(1964)、《哪吒闹海》(1979)、《三个和尚》(1980)、《天书奇谭》(1983)、《宝莲灯》(1999)等等经典作品。

为什么今天再也没有这样的作品了?

因为,这样不计代价制作出来的精品,只能诞生于那个同样不计代价的时代——那个计划管理一切、市场不知所踪的时代。以上海美术电影制品厂为例,它每年完成中国电影放映公司的收购任务,大约 10 部(数据来源:《中国经营报》),价格都是计划好的不会更改,总收益完全能保证日常开支。这样,在那个从年初就能一眼望到岁尾的年代,艺术家们专心致志地搞艺术,完全不需要操心其他的事情。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确实是一个对艺术创作来说非常美好的时代。然而乌托邦之所以叫“乌托邦”,不是因为它美好,而是因为它是假的。20 世纪 90 年代,当中国整个经济体系开始转向市场化时,中国动画产业注定无法独善其身,计划经济下的艺术巅峰也注定只能是昙花一现。

市场化在客观上直接对国产动画产业的支柱——“大厂”——造成了三重冲击:第一,价格市场化与民营经济的介入,带来的是作品价格的下跌,于是“大厂”不得不追求产量,实行诸如计件工资等新制度,导致作品质量下滑;第二,对外开放后,海外作品被引入,极大地冲击了本土产业;第三,盗版。

于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中国动画的“大厂时代”,落下了帷幕。

2. 商业革命的号角

在一个系统中,当旧的支配力量退出时,新的支配力量并不会很快形成。这样的时期我们称之为“过渡期”,只会有一种力量占据主导:混沌。

此时,作品的质量大幅跳水,资本(未来的新支配力量)逡巡不敢进入,专业人才大量流失。这是国产动画电影的一个黑暗时期,如下图所示——新世纪左右的国产动画片数与前后时期相比,构成了一个 U 字大底。其中 2000、2001 年,每年我国只生产了一部动画电影。

但实际上,在看似一成不变的混沌中,变化总是在悄然发生的。

1992 年,当一个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的时候,北京青青树动漫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了,它几乎是中国最老牌的民营动画公司。

起初,它像中国制造业为外国制造业代工一样,为外国动漫公司代工;并且与电视台合作开发作品。然而随着亚洲其他更便宜的代工企业加入竞争,以及与电视台的合作越来越不稳定,青青树的境遇变得艰难。好在进入新世纪后,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政策,这给了青青树自主创作的基础。

于是,主打热血玄幻的《魁拔》诞生了。

2011 年,堪称大制作动画的《魁拔之十万火急》上映,口碑爆炸,但票房并不理想。口碑爆炸,大概是因为作品的制作相对同期作品比较出彩,日漫风格鲜明,而且构建了宏大的世界观;而票房不佳,则是由于宣发不力,而且一个完全原创的“魁拔”IP 在观众中实在是缺乏认可度。

口碑爆炸后,青青树被粉丝寄予厚望。但是青青树内部的管理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影响了后续作品的开发。于是,在 2013 年《魁拔之大战元泱界》和 2014 年《魁拔之战神崛起》后,“魁拔”系列画上了休止符。

2017 年,青青树 CEO、《魁拔》制片人武寒青女士因结肠癌离世,享年 53 岁。

抛却种种问题不谈,青青树的《魁拔》是一次不成功但伟大的尝试,它有意识地把一部单纯的动画电影打造成可以衍生出“宇宙”和其他消费品的 IP。民营企业、民间资本渐渐敢于介入原创商业动画电影,探索适合市场经济的商业模式。

3. 匠人精神的回归

2015 年,中国电影产业(不仅仅是动画)的一件大事,是《大圣归来》的上映。这部电影的火爆甚至催生了一个新的网络词汇:“自来水”。

本片可贵在于故事情节保持了基本完整,同时制作也很出彩——比起《魁拔》的日漫风,这是一部更偏美国风的动画片。大圣的“马脸”、江流儿的圆脑袋等种种夸张外观颇有皮克斯的影子。

至少,《大圣归来》看上去像是一部完工的作品了。

而且,大厂时代久违的“匠人精神”也在导演田晓鹏身上得到体现——他称《大圣归来》从无到有,八年磨一剑,前四年筹备,后四年制作。在他之前,难以获得回报的匠人精神几乎已经在市场化大潮中消弭殆尽,粗制滥造大行其道;而他凭借《大圣归来》的商业成功,证明了动画电影也可以“站着挣钱”。

但不得不说,《大圣归来》的故事只是“基本完整”,还是有很多问题的。“自来水”的追捧有很多鼓励成分。很显然,仅仅具有匠人精神是完全不够的。那么,我们还需要什么?

4. 工业制作的崛起

2013 年 3 月,人到中年的土豆网创始人、前 CEO 王微,怀揣一亿美元退休金在北京二次创业,这家公司叫作追光动画。

它的官网上这样写道:“追光动画由于 2013 年 3 月在北京创立,志在以匠人精神,创作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和国际一流水准的动画电影。”

追光动画敏锐地捕捉到了国产动画电影的困局:经过 90 年代的低谷,产业内徒有(甚至没有)匠人精神,而改造现实的工具已然尽失。那么解决办法是什么?套用一句熟悉的话: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由于起步较晚,所以国产动画电影一直受到外国影响。1955 年,上影厂制作了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彻头彻尾的苏联风格,在国外获奖时人们都以为这是苏联作品。这让艺术家们很受触动,后来大胆地开发了水墨画、年画等中国传统画风。

而在《魁拔》的日漫风以后,《大圣归来》和追光动画的一系列作品,不约而同地回归了中国文化;但同时,他们又主动吸收了国际先进技术。

追光动画在 2016-2018 年一连推出了《小门神》、《阿唐奇遇》、《猫与桃花源》三部动画长片,全部是王微自编自导。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王微和追光动画的追求,都包含三大要素:中国文化特色、电脑动画技术、好莱坞商业故事。后两者正是追光动画追求“国际一流水准”的体现。不能说王导不努力,然而三部片的票房可以说是一路走低(7800 万、3000 万、2000 万);口碑最好的片也只是中等稍稍偏上(豆瓣评分 6.8、7.1、6.1),而且这些评分颇有“水分”,好评基本都是鼓励,差评全都不留余地;宣发方面,《小门神》是一炮而红,《猫与桃花源》则几乎无人知晓。

究根结底,还是因为追光动画作品的中国传统文化和电脑动画技术都能带来惊喜,但故事实在太差了——无论是文本层面,还是视听层面。

终于,到了 2019 年《白蛇:缘起》,王导放手了,不再担任导演和编剧。担任导演的是黄家康和赵霁,虽然还没有知名作品,但香港人黄家康曾经参与过 DC《绿灯侠:动画版》的制作,至少比起王导,还是合适的(苦笑)。

从中国文化特色、电脑动画技术、好莱坞商业故事这三个方面来看,《白蛇:缘起》比起追光动画的前三部作品都有了肉眼可见的长足进步,可以看出追光动画的制作逐渐进入稳定期。

追光动画总结出了一套当代国产动画能够被市场接受的创作模式,所以它能像迪士尼、皮克斯一样,以工业化方式生产“产品”(当然质量还有很大差距)。它四年上了四部原创动画长片,豆瓣平均分 7,这是一个很难得的成就。

但追光动画的每一部作品,在故事上都还差那么一口气。我们现在需要一部至少在商业创作角度不留遗憾的作品。

5. 集大成者的出现

终于,我们说到了今天这部《哪吒之魔童降世》。从中国文化特色、电脑动画技术、好莱坞商业故事这三方面看,它几乎没有留下遗憾。这可以说是历史进程和个人努力共同达到契合的结果。

本片继续秉承中国文化特色,是一个很聪明的做法。对于长周期、高投入的国产动画来说,中国风、经典民间传说形象依然是打开市场、降低风险的首选。

技术上,本片是首部 IMAX 国产动画,特效镜头占 80%;在制作过程中,实际参与制作人员超过 1600 人,是“集国内全行业力量”制作而成——没经过此前漫长的业内整合与历练,本片是不可能诞生的。

故事上,无需多言,只说两点:

第一,人物动机合理。单看反派就能看出来,影片把申公豹、龙族从单纯的“恶”,提升为有追求的“恶”,这也是一种复合当代观点的改动,是非常恰如其分的。

第二,情节发展顺畅,最后高潮的群斗戏设计颇为用心,能像《复仇者联盟》或者《美国队长 3:内战》那样看出不同风格的格斗者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克制,绝不像有些作品那样敷衍了事乱打一气(比如《风语咒》)。

而引起比较大争论的,基本都集中于影片价值观这种比较主观的层面。

总的来说,本片是反映时代主题的。它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的主题,影片通过哪吒来表达,这个方面很单纯、很正能量:一个人可以在家庭、朋友的支持下走上正道。

有人认为比起《哪吒闹海》(1979),本片的一些设定如父慈子孝,在价值观上显得“驯服”、“保守”。而这本身就是见仁见智的事情,比如导演饺子自己就来自一个“父慈子孝”的家庭,他自然想表达的是对家人的感谢。《西游记》不是某一个人的《西游记》,《哪吒》自然也不是某一个人的《哪吒》。你可以因为它“太正”而不喜欢它,但不能因此说它是烂片。

第二个方面的主题,影片通过敖丙、申公豹等人来表达,实际上更现实、更成人、更不那么“正能量”:社会不公时,下层如何应对?小指头有句话说得好,“混乱是阶梯”,这才有了哪吒敖丙反目成仇。

可以说,单纯的哪吒与现实的敖丙,共同构成了本片矛盾的两个方面,主题是非常完整的。

它的中国文化特色完整、技术完整、故事完整、主题完整,所以我们才说它是一个集大成者。

结语

从《大圣归来》开始,我相信国产商业动画电影可能会越来越好。

但前路并非一帆风顺。就比如前面说的《汽车人总动员》,豆瓣电影显示它会在 2020 年上映第二部。不管这件事是不是真的,它都说明不和谐的声音总是存在,仍旧有人想逆着潮流浑水摸鱼。

不过,《哪吒》来了,太阳已经升起来了,它一定是会越升越高的。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