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从业心得

52次阅读

共计 3035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8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前端迷茫怎么办?

团队没什么前端,甚至有有一些团队就那么一个人,感觉上面的人也不太重视前端,然后自己平时的工作也驾轻就熟,没什么挑战性,想学点东西,但又不知道该学什么才好,就处于这样一个浑浑噩噩,有些迷茫的状态。该学什么?框架还是基础?体验还是逻辑?该怎么学?看书还是视频,自学还是报班?该怎么走?技术还是管理?业余时间怎么分配?用来社交还是用来钻研技术?要不要离职换工作?

建议 从两个方面 寻找答案 ①从内部寻找答案 ② 从外部寻找方向

从内部寻找答案:

看人格心理学相关的书,通过一些专业的理论知识来剖析自己的行为,分析自己的性格特质的优缺点。
一旦认知准确,则前方的道路也自然而然变得清晰了。
你是擅长具象思维的人,还是一个擅长逻辑思维人?如果是前者,可以往偏视觉的方向走;如果是后者,可以往偏逻辑方向走。
你更擅长读和写,还是更擅长看和说?如果是前者,就买书,看技术文章,技术文档学习;如果是后者,可以多看看视频学习,虽然在我看来,视频学习是件很低效的事情,但是低效总比学不进去好吧。
你是立志以后做管理路线,还是技术路线?如果是前者,多去社交社交,圈子啊社区啊交流啊可以多走动走动;如果是后者,更多的时间要用来与技术打交道。

从外部寻找方向:

  1. 可以多和比较熟的同行人交流,请客吃个饭,聊聊天,谈谈心,听听别人口中的自己,听别人对自己中肯的评价,说不定会意识到很多问题。
  2. 多出去走走,参加一些技术的交流会议,参加会议,学技术倒是其次的,关键是可以让你感受到那种氛围,知道别人在干什么,在想些什么,他们是怎么做的?可以让你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有更直观的认知,开阔你的眼界,拓展你的思维。等回到你熟悉的工位上,你看待周围事物的感觉都会变得不一样,会变得愈发清晰了。
  3. 多关注关注那些乐于分享真知灼见的人的博客或者公众号。

成长乏力的困境

很多开发人员进入互联网圈子后,头 1~2 年成长会非常快,每天接触很多新鲜的东西,总有很多不会的东西,然而,等工作个 2~3 年,业务驾轻就熟之后,就会发现每天的工作好像没有什么挑战,工作内容也重复,没有明显成长,进入舒适区了,同时也陷入了成长的瓶颈,遭遇了成长的困境。很多人的做法是换个换个工作,不同业务不同团队不同文化重新刺激自己,确实很很有效,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当换来换去后你会发现大同小异,通常 10 年左右,你就会发现又陷入了瓶颈,一切并没有本质变化,而且年龄越大,换工作成本越高。

所以,要想人生有所成,尤其新兴且竞争激烈的互联网行业,关键还是要修炼自己的内功,而不是依赖于环境,通过自身的行为和策略远离舒适区,找到新动力,才能不断成长,不断突破自己,达到一个又一个高度。

快速成长

下面从 4 个点进行突破自己:破坏平衡,主动犯错,广度刺激,自造难度

破坏平衡

举 3 个例子:
案例一:“扭扭车”,家里小朋友很喜欢玩,玩得还很溜。扭扭车的动力很有意思,其要前进,必须要扭来扭去,通过不平衡来制造前进的动力。
案例二:旧中国以前吃大锅饭,人人均等的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很慢的,看上去的平衡却造成了前进停滞;后面是能者居上,产生不平衡后,国家 40 年来的经济发展就非常迅速。
案例三:董明珠如果不是丈夫去世,怕没有今天的成就;
我们自己可以谈一场轰轰烈烈但失败的恋爱,或者让你老大给你最低的绩效等等,都可以达到破坏平衡。

主动犯错

人生有些犯错可能是无法挽回的,但是代码和技能上不是那样的,不要怕,勇敢的上,比如几行代码,我能不能用一行就搞掂?

广度刺激

广度刺激一方面是关注新技术,不一定要深知,至少要了解,可以扩展自己的技术选型的广度。
另外一方面是关注新的模式,新的业务,新的产品。例如去年直播很多,还有抖音,拼多多的崛起,头条的 vlog,王欣的灵鸽,这些东西了解有助于开阔自己的眼界,不至于坐井观天。

自造难度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难免会接到没有技术含量的枯燥工作,对于前端而言,经常会做一些重复的无聊的工作,为什么会无聊?那是因为重复,给自己增加点挑战吧。比如:

  • 这个效果纯 CSS 实现
  • 这个效果我用 SVG 实现试试
  • 写个自动化工具提高效率
  • 换个方案实现, 拿部分产品来练下手

关于上面最后一点,拓展说下,有些人就是喜欢用一些自己很熟悉的技术方案,不容易出错。但是明明就是有别的更好的方案让产品做得更好。这里可能有人说好的技术方案,需要更多的时间,产品给的时间不够,这里就看个人魅力了,你选择加班完成,还是每天准时 6:30 分下班?

学不进去,没时间学

学不进去

有些同学会说,我职业规划不迷茫,也知道如何成长,但是就是学不进去!分两种情况来看:

  1. “真学不进去”主要出现在抑郁症患者上,生理上导致,建议找医生
  2. “专业技术学不进去”,这是大部分人的情况

一个人,如果能够专注几个小时看电视,看小说,或者玩游戏,说明这个人很有潜力。但是如果拿起书,就说各种困,各种饿了,各种理由要出去走走,表面原因好像是外部干扰,客观环境不好,本质上是因为专业学习这件事情缺少短期激励,无法及时带来满足感和愉悦感。游戏为什么给你带来愉悦感,就是它动不动,就让你获得了金币,带给了你激励。

解决根本办法就是,要目光长远,锻炼自己延迟满足的能力。
专业学习就是一个典型的需要克制才能有明显收益的事情,也就是你延迟满足能力越强,你日后的收益反而越高。想象下,通过学习给工作带来效益,自然未来工资奖金都不是梦。专业技术的学习的收益只不过是在日后一起支付给你,为什么不去学习呢?只是收益晚几年到你账上而已。养老保险是 60 岁之后到账你都愿意交,你有什么理由拒绝学习。

没时间学

从三个方面说 ① 解决心理障碍 ② 金钱换时间 ③ 节约时间

解决心理障碍

先看个例子:
如果今天晚上你打算去听一场音乐会,票价是 200 元,在你马上要出发的时候,你发现你把最近买的价值 200 元的电话卡弄丢了。你是否还会去听这场音乐会?实验表明,大部分的回答者仍旧去听。可是如果情况变一下,假设你昨天花了 200 元钱买了一张今天晚上音乐会门票。在你马上要出发的时候,突然发现你把门票弄丢了。如果你想要听音乐会,就必须再花 200 元钱买张门票,你是否还会去听?结果却是,大部分人回答说不去了。

不管丢的是电话卡还是音乐会门票,总之是丢失了价值 200 元的东西,从损失的金钱上看,并没有区别。之所以出现上面两种不同的结果,其原因就是大多数人的心理账户的问题。

说没时间学习其实也是这么回事。
有一部分人,把工作和生活区分得很开,心里面有一个工作时间账户,还有一个生活时间账户,其中工作时间账户是每周 40 小时,如果经常加班,每天在公司待 10 个小时,显然,工作账户中的时间不仅用光,而且是严重透支。而专业学习也是工作范畴,相当于要从生活账户里面再割时间到工作账户,心理上会觉得不划算,就不愿理去学习。

金钱换时间

很多年轻人租房子住,为了省房租,住得离公司比较远,其实是很不划算,建议刚毕业的年轻人一定要住在公司附近,最好步行 10 分钟以内就能上班。
花钱买一些学习课程,也是赞同的。

节约时间

一些技术大牛原来是这样节约时间的(供参考):

  1. 不玩游戏不看剧;
  2. 不社交;
  3. 不线下购物。购物不聊天不砍价直接买,买到不合适从不退货,将就或再买一个;
  4. 不打扮;
  5. 住公司附近;
  6. 不自己做饭做菜,外面吃;
  7. 不自己洗衣服,洗衣店;
  8. 大小号使用离门最近的坑位;
  9. 上大号必带笔看书;
  10. 大瓶装水,可以减少去饮水机次数;
  11. 决不排队买东西;
  12. 甚至老婆都是从对面屋子的找的。

声明:大部分文章观点和话语来源于张鑫旭的鑫空间鑫生活公众号文章,很值得尊敬与学习的一位前端大神,若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