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并发设计模式

2次阅读

共计 9715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2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Java 并发设计模式

一、Thread Local Storage 模式

1. ThreadLocal 的使用

Thread Local Storage 表示线程本地存储模式。

大多数并发问题都是由于变量的共享导致的,多个线程同时读写同一变量便会出现原子性,可见性等问题。局部变量是线程安全的,本质上也是由于各个线程各自拥有自己的变量,避免了变量的共享。

Java 中使用了 ThreadLocal 来实现避免变量共享的方案。ThreadLocal 保证在线程访问变量时,会创建一个这个变量的副本,这样每个线程都有自己的变量值,没有共享,从而避免了线程不安全的问题。

下面是 ThreadLocal 的一个简单使用示例:

public class ThreadLocalTest {

    private static final ThreadLocal<SimpleDateFormat> threadLocal =
            ThreadLocal.withInitial(() -> new SimpleDateFormat("yyyy-MM-dd HH:mm:ss"));

    public static SimpleDateFormat safeDateFormat() {return threadLocal.ge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ecutionException, InterruptedException {FutureTask<SimpleDateFormat> task1 = new FutureTask<>(ThreadLocalTest::safeDateFormat);
        FutureTask<SimpleDateFormat> task2 = new FutureTask<>(ThreadLocalTest::safeDateFormat);

        Thread t1 = new Thread(task1);
        Thread t2 = new Thread(task2);
        t1.start();
        t2.start();
        System.out.println(task1.get() == task2.get());// 返回 false,表示两个对象不相等
    }
}

程序中构造了一个线程安全的 SimpleDateFormat,两个线程取到的是不同的示例对象,这样就保证了线程安全。

2. ThreadLocal 原理浅析

线程 Thread 类内部有两个 ThreadLocalMap 类型的变量:

/* ThreadLocal values pertaining to this thread. This map is maintained
 * by the ThreadLocal class. */
ThreadLocal.ThreadLocalMap threadLocals = null;

/*
 * InheritableThreadLocal values pertaining to this thread. This map is
 * maintained by the InheritableThreadLocal class.
 */
ThreadLocal.ThreadLocalMap inheritableThreadLocals = null;

其中第二个变量的用途是创建可继承父线程变量的子线程,只不过这并不常用,主要介绍第一个。

ThreadLocalMap 是一个用于存储 ThreadLocal 的特殊 HashMap,map 中 key 就是 ThreadLocal,value 是线程变量值。只不过这个 map 并不被 ThreadLocal 持有,而是被 Thread 持有。

当调用 ThreadLocal 类中的 set 方法时,就会创建 Thread 中的 threadLocals 属性。

//ThreadLocal 的 set 方法
public void set(T value) {Thread t = Thread.currentThread();
    ThreadLocalMap map = getMap(t);// 获取 Thread 中的 ThreadLocalMap
    if (map != null)
        map.set(this, value);
    else
        createMap(t, value);
}

可以看到,最终的 ThreadLocal 对象和变量值并不是创建在 ThreadLocal 内部,而是 Thread 中的 ThreadLocalMap,ThreadLocal 在这里只是充当了代理的作用。

3. ThreadLocal 内存泄漏问题

存储数据的 TheadLocalMap 被 Thread 持有,而不是 ThreadLocal,主要的原因便是 ThreadLocal 的生命周期比 Thread 要长,如果 ThreadLocal 对象一直存在,那么 map 中的线程就不能被回收,容易导致内存泄漏。

而 Thread 持有 ThreadLocalMap,并且 ThreadLocalMap 对 ThreadLocal 的引用还是弱引用,这样当线程被回收时,map 也能够被回收,更加安全。

但是 Java 的这种设计并没有完全避免内存泄漏问题。如果线程池中的线程存活时间过长,那么其持有的 ThreadLocalMap 一直不会被释放。ThreadLocalMap 中的 Entry 对其 value 是强引用的(对 ThreadLocal 是弱引用),这样就算 ThreadLocalMap 的生命周期结束了,但是 value 值并没有被回收。

解决的办法便是手动释放 ThreadLocalMap 中对 value 的强引用,可以使用 TheadLocal 的 remove 方法。在 finally 语句块中执行。例如下面这个简单的示例:

public class ThreadLocalTest {private final ThreadLocal<Integer> threadLocal = new ThreadLocal<>();

    public void test(){
        // 设置变量值
        threadLocal.set(10);
        try {System.out.println(threadLocal.get());
        }
        finally {
            // 释放
            threadLocal.remove();}
    }
}

二、Immutability 模式

1. 不可变的概念

Immutability,即不变模式。可以理解为只要对象一经创建,其状态是不能够被改变的,无法进行写操作。

要实现 Immuatability 模式很简单, 将一个类本身及其所有的属性都设为 final,并且方法都是只读的,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类的属性也是引用类型,那么其对应的类也要满足不可变的特性 。final 应该都很熟悉了,用它来修饰类和方法,分别表示类不可继承、属性不可改变。

Java 中具备不可变性的类型包括:

  • String
  • final 修饰的基本数据类型
  • Integer、Long、Double 等基本数据类型的包装类
  • Collections 中的不可变集合

具备不可变性的类,如果需要有类似修改这样的功能,那么它不会像普通的对象一样改变自己的属性,而是创建新的对象。

下面是 String 的字符串连接方法 concat() 的源码,仔细观察,可以看到最后方法返回的时候,创建了一个新的 Sring 对象:

public String concat(String str) {int otherLen = str.length();
    if (otherLen == 0) {return this;}
    int len = value.length;
    char buf[] = Arrays.copyOf(value, len + otherLen);
    str.getChars(buf, len);
    // 创建新的对象
    return new String(buf, true);
}

而 Collections 工具可以将集合变为不可变的,完全禁止写、修改等操作。示例如下:

//Collections 中构建不可变集合的方法
Collections.unmodifiableList();
Collections.unmodifiableSet();
Collections.unmodifiableMap();
Collections.unmodifiableSortedSet();
Collections.unmodifiableSortedMap();
---
List<Integer> list = Arrays.asList(1, 2, 3, 4, 5);
// 构建不可变集合
List<Integer> unmodifiableList = Collections.unmodifiableList(list);

unmodifiableList.remove(1);// 抛出异常 

2. 对象池

对于一个不可变性的类,如果频繁的对其进行修改操作,那么一直会创建性新的对象,这样就比较浪费内存空间了,一种解决办法便是利用对象池。

原理也很简单,新建对象的时候,去对象池看是否存在对象,如果存在则直接利用,如果不存在才会创建新的对象,创建之后再将对象放到对象池中。

以长整型的包装类 Long 为例,它缓存了 -128 到 127 的数据,如果创建的是这个区间的对象,那么会直接使用缓存中的对象。例如 Long 中的 valueOf 方法就用到了这个缓存,然后直接返回:

public static Long valueOf(long l) {
    final int offset = 128;
    // 在这个区间则直接使用缓存中的对象
    if (l >= -128 && l <= 127) { // will cache
        return LongCache.cache[(int)l + offset];
    }
    return new Long(l);
}

三、Guarded Suspension 模式

1. Guarded Suspension 实现

Guarded Suspension 意为保护性暂停。一个典型的使用场景是:当客户端线程 T 发送请求后,服务端这时有大量的请求需要处理,这时候就需要排队,线程 T 进入等待状态,直到服务端处理完请求并且返回结果。

Guarded Suspension 的实现很简单,有一个对象 GuardedObject,其内部有一个属性,即被保护的对象,还有两个方法,客户端调用 get() 方法,如果未获取到结果,则进入等待状态,即“保护性暂停”;还有一个 notice() 通知方法,当服务端处理完请求后,调用这个方法,并且唤醒等待中的线程。示意图如下:

示例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GuardedObject<T> {

    private T obj;
    private final Lock lock = new ReentrantLock();
    private final Condition finished = lock.newCondition();

    // 调用方线程获取结果
    T get(){lock.lock();
        try {while ( 未获取到结果){finished.await();
            }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lock.unlock();
        }
        return obj;
    }

    // 执行完后通知
    void notice(T obj){lock.lock();
        try {
            this.obj = obj;
            finished.signalAll();}
        finally {lock.unlock();
        }
    }
}

从代码中可以看到,Guarded Suspension 模式本质上就是一种等待 - 通知机制,只不过使用这种模式,在解决实际的问题的时候,需要根据情况进行程序功能的扩展。

2. 使用示例

还是上面提到的那个例子,当客户端发送请求后,需要等待服务端的响应结果,这时候就可以使用 Guarded Suspension 来实现,下面是代码示例:

public class SendRequest<T> {

    // 相当于消息队列
    private final BlockingQueue<Request> queue = new ArrayBlockingQueue<>(5);

    // 客户端发送请求
    void send(Request reques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 将消息存放至队列中
        queue.put(request);
        // 创建 Guarded Suspension 模式的对象
        GuardedObject<Request> guardedObject = GuardedObject.create(request.id);
        // 循环等待,获取结果
        Request res = guardedObject.get(Objects::nonNull);
    }

    // 服务端处理请求
    void handle()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 从队列中获取请求
        Request request = queue.take();
        // 调用请求对应的 GuardedObject,并处理请求
        GuardedObject.handleRequest(request.id, request);
    }
    
    // 请求类
    private static class Request{
        private int id;
        private String content;
    }
}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并不是直接使用 new GuardedObject() 的方式来创建对象,这是因为需要找到每个请求和对象之间的对应关系,所以 GuardedObject 内部使用了一个 map 来保存对象,key 是对应的请求 id。

GuardedObject 类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GuardedObject<T> {

    private T obj;

    private final Lock lock = new ReentrantLock();
    private final Condition finished = lock.newCondition();

    private static final ConcurrentHashMap<Integer, GuardedObject> map = new ConcurrentHashMap<>();

    // 创建对象
    public static GuardedObject create(int id){GuardedObject guardedObject = new GuardedObject();
        // 保存对象和请求的对应关系
        map.put(id, guardedObject);
        return guardedObject;
    }

    // 处理请求
    public static void handleRequest(int id, Object obj){GuardedObject guardedObject = map.remove(id);
        if (guardedObject != null){
            
            // 具体的处理逻辑省略
            
            // 处理完后通知
            guardedObject.notice(obj);
        }
    }

    // 调用方线程获取结果
    T get(Predicate<T> p){lock.lock();
        try {while (!p.test(obj)){finished.await();
            }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lock.unlock();
        }
        return obj;
    }

    // 执行完后通知
    void notice(T obj){lock.lock();
        try {
            this.obj = obj;
            finished.signalAll();}
        finally {lock.unlock();
        }
    }
}

四、Balking 模式

Balking 模式的典型应用场景是,业务逻辑依赖于某个条件变量的状态,因此这种模式又可以理解为多线程版本的 if。

public class BalkingTest {

    private boolean flag = false;

    public void execute(){if (!flag){return;}
        // 具体的执行操作省略
        flag = false;
    }

    public void test(){
        // 省略业务代码若干
        flag = true;
    }
}

例如上面这个例子,一段业务逻辑会改变 flag 的值,另一个方法会根据 flag 的值来决定是否继续执行。

这个程序并不是线程安全的,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就是加互斥锁,然后可以将改变 flag 值的逻辑单独拿出来,如下:

public class BalkingTest {
    private boolean flag = false;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execute(){if (!flag){return;}
        // 具体的执行操作省略
        flag = false;
    }

    public void test(){
        // 省略业务代码若干
        change();}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change(){flag = true;}
}

Balking 模式一般可以使用互斥锁来实现,并且可以将对条件变量的改变的逻辑和业务逻辑进行分离,这样能够减小锁的粒度,提升性能。Balking 模式大多应用于需要快速失败的场景,即当条件变量不满足,则直接失败。这也是它和 Guarded Suspension 模式的区别,因为 Guarded Suspension 模式在条件不满足的时候,会一直等待条件满足。

五、Worker – Thread 模式

Worker Thread 模式,对应到现实世界,类似工厂中的工人做任务,当有任务的时候,工人取出任务执行。

解决的办法是使用线程池,并且使用一个阻塞队列来存储任务,线程池中的线程从队列中取出任务执行。线程池的使用需要注意几点:

  • 任务队列尽量使用有界队列,避免任务过多造成 OOM。
  • 应该明确指定拒绝策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现 RejectedExecutionHandler 接口自定义拒绝策略。
  • 应该给线程指定一个有意义的名字,最好和业务相关。
  • 为不同的任务创建不同的线程池,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死锁问题。

六、Two – Phase Termination 模式

1. 两阶段终止概念

Two – Phase Termination,即两阶段终止,主要是为解决如何正确的终止一个线程,这里说的是一个线程终止另一个线程,而不是线程终止自己。

Java 中的线程提供了一个 stop() 方法用来终止线程,这不过这个方法会直接将线程杀死,风险太高,并且这个方法已经被标记为废弃,不建议使用了。

两阶段终止,即将线程的结束分为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一个线程 T1 向另一个线程 T2 发送终止指令,第二个阶段是线程 T2 响应终止指令。

根据 Java 的线程状态,线程如果要进入 TERMINATED 状态则必须先进入 RUNNABLE 状态,而处于 RUNNABLE 状态的线程有可能转换到休眠状态。

Java 的线程提供了 interrupt() 方法,这个方法的作用便是将线程的状态从休眠状态转换到 RUNNABLE 状态。

切换到 RUNNABLE 状态之后,线程有两种方式可以终止,一是执行完 run() 方法,自动进入终止状态;二是设置一个标志,线程如果检测到这个标志,则退出 run() 方法,这就是两阶段终止的响应终止指令。

2. 程序示例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使用 interrupt() 方法和中断标志位来终止线程的示例: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 -> {
            // 检测到中断则退出
            while (!Thread.currentThread().isInterrupted()){
                try {Thread.sleep(3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 重新设置中断标志
                    Thread.currentThread().interrupt();
                }
                System.out.println("I am roseduan");
            }
        });
        thread.start();
        thread.interrupt();}
}

程序要每隔三秒打印语句,但是线程启动之后就直接调用了 interrupt() 方法,所以线程直接退出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在捕获异常之后,需要重新设置线程的中断状态,因为 JVM 的异常处理会清除线程的中断状态。

在实际的生产中,并不推荐使用这种方式,因为在 Thread 内部可能会调用其他的方法,而其他的方法并不能够保证正确的处理了线程中断,解决的办法便是自定义一个线程的中断标志,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Test {
    // 自定义中断标志
    private volatile boolean isTerminated = false;
    private Thread thread;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start(){thread = new Thread(() -> {
            // 检测到中断则退出
            while (!isTerminated) {
                try {Thread.sleep(2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 重新设置中断状态
                    Thread.currentThread().interrupt();
                }
                System.out.println("I am roseduan");
            }
            isTerminated = false;
        });
        thread.start();}

    // 线程终止方法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stop(){
        isTerminated = true;
        thread.interrupt();}
}

3. 终止线程池

Java 中并不太会显式的创建和终止一个线程,使用更多的是线程池。

Java 中的线程池提供了两个方法来终止,分别是 shutdown() 和 shutdownNow(),两个方法的区别如下:

  • shutdown():拒绝新的任务,等待正在执行的和已经在阻塞队列中的任务执行完后,再关闭线程池
  • shutdownNow():直接关闭线程池,拒绝新的任务,并且中断正在执行的任务,已经在阻塞队列中的任务也不会被执行了。

七、Producer – Consumer 模式

这是较为常用的生产者 – 消费者模式,Java 中的线程池就使用了这种模式,线程的使用方是生产者,提供任务,线程池本身是消费者,取出并执行任务。

生产者 – 消费者模式使用了一个任务队列,生产者将任务添加到队列中,消费者从队列中取出任务执行。

这样的设计的目的有三个:

  • 解耦,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没有直接的关联,而是通过队列进行通信。
  • 其次可以实现异步,例如生产者可以不用管消费者的行为,直接将任务添加到队列中。消费者也可以不在乎生产者,直接从队列中取任务。
  • 最后,可以平衡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速度差异。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生产者 – 消费者程序示例:

public class ProducerConsumerTest {private BlockingQueue<Task> queue = new LinkedBlockingQueue<>(100);

    public void produce() {queue.add(new Task());

    }

    public void consume() {Task task = queue.poll();
        while (task != null){task.execute();
            task = queue.poll();}
        System.out.println("没有任务了");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Test test = new Test();
        // 生产者线程,创建 10 个任务
        Thread producer = new Thread(() -> {for (int i = 0; i < 10; i++) {test.produce();
            }
        });
        producer.start();
        producer.join();

        // 消费者线程
        Thread consumer = new Thread(test::consume);
        consumer.start();}
}

class Task{public void execute(){System.out.println("执行任务");
    }
}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