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趣区

HashMap实现原理

hashMap 是通过数组存储所有的数据,每个元素所存放数组的下标,是根据该存储元素的 key 的 Hash 值与该数组的长度减去 1 做与运算,如下所示:
index = (length_of_array – 1) & hash_of_the_key;
数组中存放元素的数据结构使用了 Node 和 TreeNode 两种数据结构,在单个 Hash 值对应的存储元素小于 8 个时,默认值为 Node 的单向链表形式存储,当单个 Hash 值存储的元素大于 8 个时,其会使用 TreeNode 的数据结构存储。
因为在单个 Hash 值对应的元素小于等于 8 个时,其查询时间最差为 O(8),但是当单个 Hash 值对应的元素大于 8 个时,再通过 Node 的单向链表的方式进行查询,速度上就会变得更慢了;这个时候 HashMap 就会将 Node 的普通节点转为 TreeNode(红黑树)进行存储,这是由于 TreeNode 占用的空间大小约为常规节点的两倍,但是其查询速度可以得到保证,这个是通过空间换时间了。当 TreeNode 中包括的元素变得比较少时,为了存储空间的占用,也会转换为 Node 节点单向链表的方式实现,它们之间可以互相转换的。
Node:

 static class Node<K,V> implements Map.Entry<K,V> {
    final int hash;
    final K key;
    V value;
    Node<K,V> next;

    Node(int hash, K key, V value, Node<K,V> next) {
        this.hash = hash;
        this.key = key;
        this.value = value;
        this.next = next;
    }
    ......

}

可以看到每个 Node 中包括了 4 个属性,分别为:
hash 值:当前 Node 的 Hash 值
key:当前 Node 的 key
value: 当前 Node 的 value
next: 表示指向下一个 Node 的指针,相同 hash 值的 Node,通过 next 进行遍历查找
TreeNode:

static final class TreeNode<K,V> extends LinkedHashMap.Entry<K,V> {
    TreeNode<K,V> parent;  // red-black tree links
    TreeNode<K,V> left;
    TreeNode<K,V> right;
    TreeNode<K,V> prev;    // needed to unlink next upon deletion
    boolean red;
    TreeNode(int hash, K key, V val, Node<K,V> next) {super(hash, key, val, next);
    }
    ......

}
可以看到 TreeNode 使用的是红黑树(Red Black Tree)的数据结构,红黑树是一种自平衡二叉查找树,在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时通过特定操作保持二叉查找树的平衡,从而获得较高的查找性能,即使在最坏情况运行时间也是非常良好的,并且在实践中是非常高效的,它可以在 O(log n)时间内做查找、插入和删除等操作,这里的 n 是树中元素的数目。
以下是一张关于 HashMap 存储结构的示意图:

1. 写入数据
其方法如下:

// 写入数据

public V put(K key, V value) {
// 首先根据 hash 方法,获取对应 key 的 hash 值,计算方法见后面
return putVal(hash(key), key, value, false, true);
}
final V putVal(int hash, K key, V value, boolean onlyIfAbsent,boolean evict) {Node<K,V>[] tab; Node<K,V> p; int n, i;
// 判断用户存放元素的数组是否为空 
if ((tab = table) == null || (n = tab.length) == 0)
    // 为空则进行初使化,并将初使化后的数组赋值给变量 tab,数组的长值赋值给变量 n
    n = (tab = resize()).length;
// 判断根据 hash 值与数组长度减 1 求与得到的下标,// 从数组中获取元素并将其赋值给变量 p(后续该变量 p 可以继续使用),并判断该元素是否存在
if ((p = tab[i = (n - 1) & hash]) == null)
    // 如果不存在则创建一个新的节点,并将其放到数组对应的下标中
    tab[i]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
else {// 根据数组的下标取到了元素,并且该元素 p 且不为空,下面要判断 p 元素的类型是 Node 还是 TreeNode
    Node<K,V> e; K k;
    // 判断该数组对应下标取到的第一值是不是与正在存入值的 hash 值相同、//key 相等(可能是对象,也可能是字符串),如果相等,则将取第一个值赋值给变量 e
    if (p.hash == hash &&
        ((k = p.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e = p;
    // 判断取的对象是不是 TreeNode,如果是则执行 TreeNode 的 put 方法
    else if (p instanceof TreeNode)
        e = ((TreeNode<K,V>)p).putTreeVal(this, tab, hash, key, value);
    else {// 是普通的 Node 节点,// 根据 next 属性对元素 p 执行单向链表的遍历
        for (int binCount = 0; ; ++binCount) {
            // 如果被遍历的元素最后的 next 为空,表示后面没有节点了,则将新节点与当前节点的 next 属性建立关系
            if ((e = p.next) == null) {
                // 做为当前节点的后面的一个节点
                p.next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
                // 判断当前节点的单向链接的数量(8 个)是不是已经达到了需要将其转换为 TreeNode 了
                if (binCount >= TREEIFY_THRESHOLD - 1) // -1 for 1st
                    // 如果是则将当前数组下标对应的元素转换为 TreeNode
                    treeifyBin(tab, hash);
                break;
            }
            // 判断待插入的元素的 hash 值与 key 是否与单向链表中的某个元素的 hash 值与 key 是相同的,如果是则退出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break;
            p = e;
        }
    }
    // 判断是否找到了与待插入元素的 hash 值与 key 值都相同的元素
    if (e != null) { // existing mapping for key
        V oldValue = e.value;
        // 判断是否要将旧值替换为新值
        if (!onlyIfAbsent || oldValue == null)
            // 满足于未指定不替换或旧值为空的情况,执行将旧值替换为新值
            e.value = value;
        afterNodeAccess(e);
        return oldValue;
    }
}
++modCount;
if (++size > threshold)
    resize();
afterNodeInsertion(evict);
return null;
}

2. 读取数据
public V get(Object key) {

    Node<K,V> e;
    // 根据 Key 获取元素
    if ((e = getNode(hash(key), key)) == null)
        return null;
    if (accessOrder)
        afterNodeAccess(e);
    return e.value;
}

final Node<K,V> getNode(int hash, Object key) {Node<K,V>[] tab; Node<K,V> first, e; int n; K k;
    //if 语句的第一个判断条件
    if ((tab = table) != null // 将数组赋值给变量 tab,将判断是否为 null
        && (n = tab.length) > 0 // 将数组的长值赋值给变量 n
        && (first = tab[(n - 1) & hash]) != null) {// 判断根据 hash 和数组长度减 1 的与运算,计算出来的的数组下标的第一个元素是不是为空
        // 判断第一个元素是否要找的元素,大部份情况下只要 hash 值太集中,或者元素不是很多,第一个元素往往都是需要的最终元素
        if (first.hash == hash && // always check first node
            ((k = first.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 第一个元素就是要找的元素,因为 hash 值和 key 都相等,直接返回
            return first;
        if ((e = first.next) != null) {// 如果第一元素不是要找到的元,则判断其 next 指向是否还有元素
            // 有元素,判断其是否是 TreeNode
            if (first instanceof TreeNode)
                // 是 TreeNode 则根据 TreeNode 的方式获取数据
                return ((TreeNode<K,V>)first).getTreeNode(hash, key);
            do {// 是 Node 单向链表,则通过 next 循环匹配,找到就退出,否则直到匹配完最后一个元素才退出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return e;
            } while ((e = e.next) != null);
        }
    }
    // 没有找到则返回 null
    return null;
}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