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彻底理解 ESLint。
- 原文:ESLint 工作原理探讨
- 作者:zhangwang
Fundebug 经授权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ESLint 可谓是现代前端开发过程中必备的工具了。其用法简单,作用却很大,使用过程中不知曾帮我减少过多少次可能的 bug。其实仔细想想前端开发过程中的必备工具似乎也没有那么多,ESLint 做为必备之一,值得深挖,理解其工作原理。
在正式讨论原理之前,我们还是先来聊聊为什么要使用 ESLint。
为什么要使用 ESLint
ESLint 其实早在 2013 年 7 月就发布了,不过我首次使用,是不到三年前的一个下午(清楚的记得那时候使用的编辑器主要还是 sublime text3)。我在一个项目中尝试了 ESLint,输入 eslint init
后按照提示最终选择了非常出名的 airbnb 的代码风格,结果整个项目几乎所有文件都被标红,尝试使用 --fix
却无法全部修复,内心十分沮丧。
现在想想,那时候的我对 ESLint 的认知是不完整的,在那时候的我看来 ESLint 就是辅助我们保持代码风格一致的工具,airbnb 的 js 风格备受大家推崇。
那时候的我知道保持代码风格的一致性能增加可读性,更便于团队合作。不过一致没有去深想,为什么大家会推崇某特定的风格,这背后肯定是有着特殊的意义。
保持一致就意味着要对我们编写的代码增加一定的约束,ESLint 就是这么一个通过各种规则(rule)对我们的代码添加约束的工具。JS 做为一种动态语言,写起来可以随心所欲,bug 遍野,但是通过合适的规则来约束,能让我们的代码更健壮,工程更可靠。
在官方文档 ESLint – rules 一节中,我们可以看到官方提供的了大量的规则,有推荐使用的("eslint:recommended"
),也有默认不启用的,还有一些废弃的。
这和现实生活是一致的,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在不自觉中遵守和构建着各种不同的规则。新的规则被构建是因为我们在某方面有了更多的经验总结,将其转变为规则可能是希望以后少踩坑,也能共享一套最佳实践,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就像我们提交代码时,把希望大家共同遵守的约定转变为 MR 模板,希望所有人都能遵守。
在我看来 ESLint 的核心可能就是其中包含的各种规则,这些规则大多为众多开发者经验的结晶:
- 有的可以帮我们避免错误;
- 有的可以帮我们写出最佳实践的代码;
- 有的可以帮我们规范变量的使用方式;
- 有的可以帮我们规范代码格式;
- 用的可以帮我们更合适的使用新的语法;
- …
之前看过一张图能很好的描述 ESLint 的作用:
- 如果你不使用 ESLint,你的代码只能靠人工来检查,格式乱七八糟,运行起来 bug 丛生,你的合作者或用户会怒气冲冲????;
- 如果你使用了 ESLint,你的代码有可靠的机器进行检查,格式规则,运行起来问题会少很多,大家都会很满意。
总得来说,ESLint 允许我们通过自由拓展,组合的一套代码应当遵循的规则,可以让我们的代码更为健壮,其功能不仅在于帮我们的代码风格保持统一,还能帮我们用上社区的最佳实践,减少错误。
ESLint 竟然这么重要,下面我们来看看 ESLint 的用法及这些用法是怎么生效的。
从使用方法到 ESLint 的工作原理
可能大家都已经很熟悉,ESLint 的用法包括两部分:通过配置文件配置 lint 规则; 通过命令行执行 lint,找出不符合规范的地方(当然有些不符合的规则也可以尝试修复);
配合编辑器插件,ESLint 也能很好的起作用,实际上,很多人可能更习惯这种用法。
配置 ESLint
通过 eslint --init
随后做各种选择是生成 eslint 配置文件的一种常见方式,如下:
$ eslint --init zhangwang@zhangwangdeMacBook-Pro-2
? How would you like to configure ESLint? Use a popular style guide
? Which style guide do you want to follow? Airbnb (https://github.com/airbnb/javascript)
? Do you use React? No
? What format do you want your config file to be in? JavaScript
通过上述选择,ESLint 自动为我们生成来配置文件 .eslintrc.js
,其内容如下:
/** .eslintrc.js */
module.exports = {"extends": "airbnb"};
不要小看上述简单的配置,extends
中包含了 ESLint 的共享机制,让我们已非常低的成本就能用上最好的社区实践。可能每个前端开发者都听过说 airbnb javascript style(Github Star 近 80000)。那么问题来了,这里的一句 "extends": "airbnb"
怎么就让我们可以用上这种规则还挺多的代码风格的呢?
实际上这里的airbnb
是 eslint-config-airbnb
的简写。我们查一下其源码,可以发现如下内容:
module.exports = {
extends: [
'eslint-config-airbnb-base',
'eslint-config-airbnb-base/rules/strict',
'./rules/react',
'./rules/react-a11y',
].map(require.resolve),
rules: {}};
我们自己配置中的"extends": "airbnb"
相当于告诉 ESLint,把 eslint-config-airbnb
的规则做为拓展引用到我们自己的项目中来。
如果你想知道 ESLint 源码中是怎么解析配置文件中的
extends
关键字的,可以参照下述链接指向的源码:
config-file.js – applyExtends
extends
可以是一个字符串,也可以是一个数组。其中可以包含以下内容:已 eslint: 开头的字符串,如 eslint:recommended,这样写意味着使用 ESLint 的推荐配置,在这里可以查看其具体有哪些规则; 已 plugin:
开头的字符串,如 "plugin:react/recommended"
,这些写意味着应用第三方插件,eslint-plugin-react 的所有推荐规则,关于 plugin 后文中我们还会讨论;已 eslint-config- 开头的包,这其实是第三方规则的集合,由于 eslint 中添加了额外的处理,我们也可以省略 eslint-config-,如上面的 eslint-config-airbnb-base 也可以写作 airbnb-base; 一个本地路径,指向本地的 ESLint 配置,如 ./rules/react
;
extents 中的每一项内容最终都指向了一个和 ESLint 本身配置规则相同的对象。
如果我们在 npm 中搜索 eslint-config-
可以发现大量的 ESLint 拓展配置模块,我们可以直接通过这些模块在 ESLint 中使用上流行的风格,也可以把自己的配置结果封装为一个模块,供之后复用。
现在我们明白了什么是 extends
,不过我们好像还是不知道 ESLint 是怎么工作的?怎么办呢?我们来拆一下上面eslint-config-airbnb
的 extends
中用到的 eslint-config-airbnb-base,其主文件内容如下:
module.exports = {
extends: [
'./rules/best-practices',
'./rules/errors',
'./rules/node',
'./rules/style',
'./rules/variables',
'./rules/es6',
'./rules/imports',
].map(require.resolve),
parserOptions: {
ecmaVersion: 2018,
sourceType: 'module',
},
rules: {strict: 'error',},
};
除了 extends
,配置文件中出现了 parserOptions
和 rules
。通过 parserOptions
我们可以告知 ESLint 我们想要支持什么版本的 JS 语法(ecmaVersion
),源码类型sourceType
,以及是否启用其它一些语法相关的特性(如 jsx
),parserOptions
的配置比较简单,可以参考官方文档中的相关。
rules
我们后文中将重点讲解,这里先卖个关子。
再来看一下我们熟悉的 extends
,如果你对官方文档中 rules 那一节有印象,可能会发现 extends
中的项,除了 ./rules/imports
其它项与官方文档 rule 的类别一一对应,这就有趣了,我们先看看 ./rules/best-practices
中的内容,这有利于我们理解 rule。
rules
./rules/best-practices
中的内容如下:
module.exports = {
rules: {
// enforces getter/setter pairs in objects
'accessor-pairs': 'off',
// enforces return statements in callbacks of array's methods
// https://eslint.org/docs/rules/array-callback-return
'array-callback-return': ['error', { allowImplicit: true}],
// treat var statements as if they were block scoped
'block-scoped-var': 'error',
// disallow the use of alert, confirm, and prompt
'no-alert': 'warn',
...
}
}
./rules/best-practices
其实也是一个 ESLint 配置文件,但它比较纯粹,其中只有 rules
一项。
前文我们提到过,ESLint 的核心是由各种 rule 组成的集合,这个配置文件的展开,让我们靠近 ESLint 核心近了很多。我第一次看到这个配置文件时,心生多个疑问:1. 这个文件中,我们只针对单条 rule 添加了简单的配置,error
,warn
,off
,最多也就再加了一个 option,ESLint 是怎么依据这些配置起作用的呢?2. 在以往的工作过程中,我们曾通过注释,如// eslint-disable-next-line no-console
或 /*eslint no-console: ["error", { allow: ["warn"] }] */
来屏蔽或者启用某条规则,这又是怎么生效的?3. 多条 rule 又是如何配合工作的?
Lint 是基于静态代码进行的分析,对于 ESLint 来说,我们的输入的核心就说 rule 及其配置以及需要进行 Lint 分析的源码。rule 是我们自己规定的,当然可以满足一定的规则,但是需要进行 Lint 的源码则各不相同了,做为开发者,我们都明白抽象的重要性,如果我们能抽象出 JS 源码的共性,再对源码进行分析也许就容易多了,而对代码的抽象被称作 AST(Abstract Syntax Tree(抽象语法树))。
聊聊 AST
在我学习前端的这几年里,我在很多地方遇到过 AST。
- 《你不知道的 JavaScript》上卷,第一章提到过 AST;
- 查看浏览器的如何解析 Html,JS 的时候遇到过 AST;
- Babel,Webpack,UglifyJS 其它前端工具中也提到过 AST;
AST 本身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可能在任何涉及到编译原理的地方都会涉及到它。
ESLint 使用 espree 来解析我们的 JS 语句,来生成抽象语法树,具体源码是在这里。
AST explorer 是一个非常酷的 AST 工具网站,可以帮我们方便的查看,一段代码被解析成 AST 后的样子。
从上面的截图中,也许你也发现了如果我鼠标在右侧选中某一个值时,左侧也有对应的区域被高亮展示。实际上,我们确实可以通过 AST 方便的找到代码中的特定内容。右侧被选中的项,叫做 AST selectors,熟悉 CSS selectors 的我们,应该能很容易理解。
就像 CSS 选择器一样,AST 选择器也有多种规则让我们可以更方便的选中特定的代码片段,具体规则可以参考
- Selectors – ESLint – Pluggable JavaScript linter
- GitHub – estools/esquery: ECMAScript AST query library.。
通过 AST selectors 我们可以方便的找到静态代码中的内容,这样理解 rule 是怎么生效的就有了一定的基础了,我们继续上面提出的问题。
单条 rule 是怎么工作的?
关于如何写一条 rule,官方文档中 Working with Rules 一节中已经有了详细的阐述,这里只做简单的描述。
上文我们提到过 ESLint 的核心就是规则(rule),每条规则都是独立的,且都可以被设置为禁止off
????️,警告warn
⚠️,或者报错error
❌。
我们选择"no-debugger": "error"
来看看 rule 是如何工作的。源码如下:
module.exports = {
meta: {
type: "problem",
docs: {
description: "disallow the use of `debugger`",
category: "Possible Errors",
recommended: true,
url: "https://eslint.org/docs/rules/no-debugger"
},
fixable: null,
schema: [],
messages: {unexpected: "Unexpected'debugger'statement."}
},
create(context) {
return {DebuggerStatement(node) {
context.report({
node,
messageId: "unexpected"
});
}
};
}
};
一条 rule 就是一个 node 模块,其主要由 meta
和 create
两部分组成,其中
-
meta
代表了这条规则的元数据,如其类别,文档,可接收的参数的schema
等等,官方文档对其有详细的描述,这里不做赘述。 -
create
: 如果说 meta 表达了我们想做什么,那么create
则用表达了这条 rule 具体会怎么分析代码;
Create 返回的是一个对象,其中最常见的键的名字可以是上面我们提到的选择器,在该选择器中,我们可以获取对应选中的内容,随后我们可以针对选中的内容作一定的判断,看是否满足我们的规则,如果不满足,可用 context.report()
抛出问题,ESLint 会利用我们的配置对抛出的内容做不同的展示。
上面的代码实际上表明在匹配到 debugger
语句时,会抛出 “Unexpected ‘debugger’ statement.”。
到这里,好像我们对 rule 的理解已经深入很多了。通过上面这类静态的匹配分析确实可以帮我们避免很多问题,不过 ESLint 好像也能帮我们找到永远不会执行的语句。仅仅通过上面的匹配似乎还不足以做到这一点,这就引入了 rule 匹配的另一个要点,code path analysis
。
code path analysis
我们的程序中免不了有各种条件语句,循环语句,这让我们程序中的代码不一定是顺序执行,也不一定只执行一次。code path 指的是程序的执行路径。程序可以由若干 code path 表达,一个 code path 可能包括两种类型的对象 CodePath
和 CodePathSegment
。
上面是一段好枯燥的描述,那么究竟什么是 code path。我们举例来说:
if (a && b) {foo();
}
bar();
我们分析一下上述代码的可能执行路径。
- 如果 a 为真 – 检测 b 是否为 真
-
- 如果 b 为真 — 执行
foo()
— 执行bar()
- 如果 b 非真 — 执行
bar()
- 如果 b 为真 — 执行
- 如果 a 非真,执行
bar()
转换为 AST 的表达方式,可能会更清晰,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上述这个整体可以看作一个 CodePath,而所谓 CodePathSegment 则是上述分支中的一部分,一个 code path 由多个 CodePathSegment 组成,ESLint 将 code path 抽象为 5 个事件。
-
onCodePathStart
: onCodePathEnd
onCodePathSegmentStart
onCodePathSegmentEnd
onCodePathSegmentLoop
如果你感兴趣 ESLint 是如何抽象出这五个事件的,可参考源码 code-path-analyzer.js,官方文档中 Code Path Analysis Details 中对 JS 中的 code path 也有很详细的描述,可以参考。
有了这些事件,我们在静态代码分析过程就能有效的控制检测的范围了。如规则 no-fallthrough 中,用以辅助避免执行多条 case
语句
const lodash = require("lodash");
const DEFAULT_FALLTHROUGH_COMMENT = /falls?\s?through/i;
function hasFallthroughComment(node, context, fallthroughCommentPattern) {const sourceCode = context.getSourceCode();
const comment = lodash.last(sourceCode.getCommentsBefore(node));
return Boolean(comment && fallthroughCommentPattern.test(comment.value));
}
function isReachable(segment) {return segment.reachable;}
function hasBlankLinesBetween(node, token) {return token.loc.start.line > node.loc.end.line + 1;}
module.exports = {meta: {...},
create(context) {const options = context.options[0] || {};
let currentCodePath = null;
const sourceCode = context.getSourceCode();
let fallthroughCase = null;
let fallthroughCommentPattern = null;
if (options.commentPattern) {fallthroughCommentPattern = new RegExp(options.commentPattern);
} else {fallthroughCommentPattern = DEFAULT_FALLTHROUGH_COMMENT;}
return {onCodePathStart(codePath) {currentCodePath = codePath;},
onCodePathEnd() {currentCodePath = currentCodePath.upper;},
SwitchCase(node) {if (fallthroughCase && !hasFallthroughComment(node, context, fallthroughCommentPattern)){
context.report({message: "Expected a'break'statement before'{{type}}'.",
data: {type: node.test ? "case" : "default"},
node
});
}
fallthroughCase = null;
},
"SwitchCase:exit"(node) {const nextToken = sourceCode.getTokenAfter(node);
if (currentCodePath.currentSegments.some(isReachable) &&
(node.consequent.length > 0 || hasBlankLinesBetween(node, nextToken)) &&
lodash.last(node.parent.cases) !== node) {fallthroughCase = node;}
}
};
}
};
上面这条规则中就用到了 onCodePathStart
和 onCodePathEnd
来控制 currentCodePath
的值。总体想做的事情也比较简单,在SwitchCase
的时候判断是不是 fallthrough
了,如果 fallthrough
并且没有相关评论声明这里是有意 fallthrough,则抛出错误。
不过这里又有一个问题,SwitchCase:exit
是啥?要理解 :exit
我们就需要知道 ESLint 是如何对待一段代码的了。我们回到源码中找答案。
我们节录了 eslint/lib/util/traverser.js
中的部分代码
traverse(node, options) {
this._current = null;
this._parents = [];
this._skipped = false;
this._broken = false;
this._visitorKeys = options.visitorKeys || vk.KEYS;
this._enter = options.enter || noop;
this._leave = options.leave || noop;
this._traverse(node, null);
}
_traverse(node, parent) {if (!isNode(node)) {return;}
this._current = node;
this._skipped = false;
this._enter(node, parent);
if (!this._skipped && !this._broken) {const keys = getVisitorKeys(this._visitorKeys, node);
if (keys.length >= 1) {this._parents.push(node);
for (let i = 0; i < keys.length && !this._broken; ++i) {const child = node[keys[i]];
if (Array.isArray(child)) {for (let j = 0; j < child.length && !this._broken; ++j) {this._traverse(child[j], node);
}
} else {this._traverse(child, node);
}
}
this._parents.pop();}
}
if (!this._broken) {this._leave(node, parent);
}
this._current = parent;
}
观看上述代码,我们会发现,对 AST 的遍历,用到了递归,其实是存在一个由外向内再向外的过程的。:exit
其实相当于添加了一重额外的回调,让我们对静态代码有了更多的控制。
好啦,我们总结一下,selector
,selector:exit
,code path event
其实可以看作对代码 AST 遍历的不同阶段,让我们对一段静态代码的分析有了充分的控制。
至此,我们对如何写一条 rule 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继续上面提出的其它问题,
- rule 是怎么组合起来的
- 多条 rule 是怎么生效的
ESLint 是怎么看待我们传入的 rule 的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入 rule。我们先看这些 rule 是怎么组合的
最后生效的 rule 主要有两个来源:1. 配置文件中涉及到的 rule,对于这部分 rule 的处理,主要位于源码中的 lib/rule.js 中;2. 评论中的 rule,对这部分 rule,被称作 directive rule 的处理,ESLint 对其的处理位于 getDirectiveComments 函数中;
这里有点像以前在学校使用游标卡尺,配置文件中的 rule 用作粗调,文件内部的 rule 用作精调。
最终的 rule 是这两部分的组合,被称作 configuredRules 的对象,其中每一项的内容类似于 'accessor-pairs': 'off'
。
获取到所有的需要对某个文件应用的规则后,接下来的应用则是一个典型的多重遍历过程,源码位于 runRules 中,节选部分内容放在下面:
function runRules(sourceCode, configuredRules, ruleMapper, parserOptions, parserName, settings, filename) {const emitter = createEmitter();
const nodeQueue = [];
let currentNode = sourceCode.ast;
Traverser.traverse(sourceCode.ast, {enter(node, parent) {
node.parent = parent;
nodeQueue.push({isEntering: true, node});
},
leave(node) {nodeQueue.push({ isEntering: false, node});
},
visitorKeys: sourceCode.visitorKeys
});
const lintingProblems = [];
Object.keys(configuredRules).forEach(ruleId => {const severity = ConfigOps.getRuleSeverity(configuredRules[ruleId]);
if (severity === 0) {return;}
const rule = ruleMapper(ruleId);
const messageIds = rule.meta && rule.meta.messages;
let reportTranslator = null;
const ruleContext = Object.freeze(
Object.assign(Object.create(sharedTraversalContext),
{
id: ruleId,
options: getRuleOptions(configuredRules[ruleId]),
report(...args) {if (reportTranslator === null) {...}
const problem = reportTranslator(...args);
if (problem.fix && rule.meta && !rule.meta.fixable) {throw new Error("Fixable rules should export a `meta.fixable` property.");
}
lintingProblems.push(problem);
}
}
)
);
const ruleListeners = createRuleListeners(rule, ruleContext);
// add all the selectors from the rule as listeners
Object.keys(ruleListeners).forEach(selector => {emitter.on();
});
});
const eventGenerator = new CodePathAnalyzer(new NodeEventGenerator(emitter));
nodeQueue.forEach(traversalInfo => {
currentNode = traversalInfo.node;
if (traversalInfo.isEntering) {eventGenerator.enterNode(currentNode);
} else {eventGenerator.leaveNode(currentNode);
}
});
return lintingProblems;
}
- 遍历依据源码生成的 AST,将每一个 node 传入 nodeQueue 队列中,每个会被传入两次;
- 遍历所有将被应用的规则,为规则中所有的选择器添加监听事件,在触发时执行,将问题 push 到
lintingProblems
中; - 遍历第一步获取到的 nodeQueue,触发其中包含的事件
- 返回 lintingProblems
这里有些细节,我们没有讨论到,不过大致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了,都说 node 的事件驱动机制是其特色之一,这里在 ESLint 中应用 rule 是一个事件驱动的好范例。
至此我们已经理解了 ESLint 的核心,不过还有一些内容没有涉及到。我们继续拆解 eslint-config-airbnb
中出现的 './rules/react'
module.exports = {
plugins: ['react',],
parserOptions: {
ecmaFeatures: {jsx: true,},
},
rules: {'jsx-quotes': ['error', 'prefer-double'],
...
},
settings: {
'import/resolver': {
node: {extensions: ['.js', '.jsx', '.json']
}
},
...
}
}
这里又出现了两个我们至今还未讨论过的配置,这里又出现了两个我们至今还未见过的配置plugin
和 settings
。settings
用来传输一些共享的配置,比较简单,使用可参考官方文档,这里不再赘述。不过 plugin
也是 ESLint 的重点之一,指的我们再讨论一下。
plugin
plugin 有两重概念;
- 一是 ESLint 配置项中的字段,如上面的
plugins: ['react',],
; - 二是社区封装的 ESLint plugin,在 npm 上搜索
eslint-plugin-
就能发现很多,比较出名的有 eslint-plugin-react,eslint-plugin-import
plugin 其实可以看作是第三方规则的集合,ESLint 本身规则只会去支持标准的 ECMAScript 语法,但是如果我们想在 React 中也使用 ESLint 则需要自己去定义一些规则,这就有了 eslint-plugin-react。
plugin 的配置和 ESLint 配置文件的配置很相似,在此不再赘述。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参考官方文档 – working-with-plugins。
不过我们这里可以提一下 plugin 的两种用法:
- 在
extends
中使用,plugin 具有自己的命名空间,可通过”extends": ["plugin:myPlugin/myConfig"]
引用 plugin 中的某类规则(可能是全部,也可能是推荐); - 在
plugin
中使用,如添加配置plugins: ['react',],
可声明自己想要引用的eslint-plugin-react
提供的规则,但是具体用哪些,怎么用,还是需要在 rules 中配置;
对 plugin 的支持让 ESLint 更开放,增加了其本身的使用范围。
不过还有另外一个问题,JS 发展这么快,如果我们想对一些非标准 JS 语法添加 Lint 怎么办呢?有办法,ESLint 还支持我们自定义 parser。
自定义 parser
只需要满足 ESLint 的规定,ESLint 支持自定义 parser,实际上社区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比如
- babel-eslint,A wrapper for Babel’s parser used for ESLint
- typescript-eslint-parser,让我们可以 lint TS 代码
自定义的 parser 使用方法如下:
{"parser": "./path/to/awesome-custom-parser.js"}
通过自定义 parser,ESLint 的使用场景又被大大拓展。
其它配置项
我们再去 Configuring ESLint 看看 ESLint 支持的所有配置,看看还有哪些是我们比较陌生的。
-
global
,env
: 不可避免的我们会使用到一些全局变量,而使用全局变量和一些规则的使用是有冲突的,通过global
配置我们可以声明想用的全局变量,而 env 则是对全局变量的一重封装,让我们可以直接使用,让我们可以直接使用一些常见的库暴露出来的全局变量,可以查看 eslint/environments.js 查看其实现细节。 - overrides,外侧配置的 rule 一般都是全局生效,通过 overrides,我们可以针对一些文件覆盖一些规则。
- settings,通过 setting 我们可以像每条 rule 传入一些自定义的配置内容
后记
还有一些 ESLint 相关的内容在本文没有提到,比如说 formatters,ESLint 毕竟最终是要给人看的,好的输出很重要,关于 formatters 很多库都会有涉及到,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可以很大的话题,还有就是 ESLint 的层叠机制,忽略机制等等。
另外就是每条 rule 的使用都有其背后的原因,很多 rule 我都没有仔细去看其添加的初衷,不过在下次用之前,也许我会提醒一下自己为什么要用这条 rule,感觉会很有意思,你也可以看看。
ESLint 就说到这里了,用了很久的 ESLint,但是这次尝试把 ESLint 说清楚真的是花了很久,所以还有些别的想聊一下。
当我们在学习一个工具时,我们在学什么?
我想,当我们学习一个工具时 首先我们应当了解其想要解决的问题,知道了具体想解决的问题就可以对症下药,就不容易导致分不清 prettier
和 ESLint
的区别了;其次,我们应当去了解其基本用法;再次,如果这个工具足够常用,可能我们应当深入去了解其实现用到的一些基础,比如说这次我们了解了 AST,也许下次去理解 Babel 是怎么工作的,就会简单很多,而不会把它又当作一个全新的东西。
第二个想聊的问题是,如果遇到自己无法理解的问题怎么办?我想,慢慢的,我们已经逐渐养成了阅读官方文档的习惯,随后,希望也能逐步养成阅读源码的习惯,读源码能解决很多自己看文档无法理解的问题。
如果能看到这里,不妨点个赞吧。哈哈哈
推荐资料
关于 ESLint 的使用:
- Better Code Quality with ESLint | Pluralsight Pluralsight 是一个付费订阅网站,价格不便宜,但是这个课确实很好;
- 前端工具考 – ESLint 篇,可以大致了解一下 Lint 工具在前端中的发展史
关于 AST:
- Parser API,可以了解一下 estree AST 的约定
- AST in Modern JavaScript – 知乎,ESLint 在前端中的应用